中新网 • 浙江 • 正文

何时远离“谈癌色变”?中国药品创新仍需“破阻”前行

2021-03-11 19:19:18  
浙江一药店。张煜欢 摄浙江一药店。张煜欢 摄

  中新网浙江新闻3月11日电(赵晔娇 张煜欢)当前,中国患癌人数仍不断攀升,癌症死亡率居高不下。在这个“谈癌色变”的时代,民众对癌症治疗愈发迫切,创新药在其中承担着重要角色。

  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进一步突显了药物自主创新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眼下,中国在全球医药创新发展的贡献率稳步升高,但其推进过程中仍面临多重“梗阻”,仍需多方“破阻”前行。

  此间举行的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民进浙江省委会主委、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院长蔡秀军告诉记者,由于创新药研发周期长、投入大、风险高、收益不稳定,新药产生的效益无法体现前期研发投入,许多药企不愿意冒风险开展相应研发。

  蔡秀军表示,由于不少药企热衷热点药物,一定程度形成了“独木桥”效应,导致单一性药物产能过剩,既浪费资源又耽误了自主新药研发。

  为提高中国国产抗癌药物的研发和临床应用能力,蔡秀军建议提高基础科研资金的投入和持续性支持。

  “靶点是新药研发的基础,从发现靶点到一款新药问世,是一个高风险对应高回报的过程。这需要国家在相关基础研究方面加大支持力度,提高基础研究中人员和资金的支持力度,加大高水平创新药研发及成果转化力度。”蔡秀军说。

  作为大型公立医院院长,他还建议健全药品快速进院通道和医保购买机制,推动完善国产抗癌新药的医保药品目录建设机制。

  全国人大代表、贝达药业董事长丁列明对药品创新的“梗阻”细节有颇多感触。

  2020年1月,新版《药品注册管理办法》发布,在法律层面上进一步鼓励医药创新。丁列明表示,为提高新药研发质量,加强药品注册申请的技术指导,中国药监部门一直致力于完善和优化药物研发与技术审评的沟通交流机制,他建议进一步提升申请人(企业)与项目审评沟通效率。

  “在药品审评期间,申请人(企业)通过国家药审中心的项目管理人员来获知审评进度和技术指导意见,实际沟通过程中,有时效率不够高,反馈不够及时,企业获取信息的渠道单一。我建议全面落实《药品注册管理办法》要求,加强对企业注册申请技术的指导。”丁列明说。

  当前中国正处在医药自主创新加速赶超阶段,他还建议灵活把控早期临床研究技术审评要求,在保证质量的同时加快新药进入临床试验的速度,尤其是晚期肿瘤治疗药物,尽快验证其疗效和安全性,以便让疗效确切的药物尽早造福患者。(完)

[编辑:周薇] 来源:中新网浙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