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 • 浙江 • 正文

浙江鹿城:从“红纸条”到筑牢诚信诉讼制度篱笆

2021-05-19 18:00:12  
揭牌仪式  洪叶 摄揭牌仪式 洪叶 摄

  中新网浙江新闻5月19日电(范宇斌 董易鑫 洪叶)18日,浙江温州市鹿城区人民法院举行诚信诉讼与自动履行教育专区揭牌仪式,推动相关机制正式落地。据悉,诚信诉讼与自动履行专门教育机制的建立,旨在引导当事人诚信诉讼,权利人更好配合法院执行,义务人自动履行生效裁判文书。

  为诚信者点赞,让红纸条飘起来。2017年9月,被执行人阿国夫妇主动腾空房产,在一张“红纸条”上写满了房屋“使用说明”。近年来,鹿城区人民法院将“个案”升级为机制,在国内率先建立诚信诉讼与自动履行专门教育机制,即在诉前、审前、执前对当事人进行专门教育,引导当事人自觉尊重司法权威。

  此前,针对不诚实诉讼行为和不自觉履行裁判行为,鹿城区人民法院会在诉讼立案环节,向诉讼参与人送达《诚信诉讼提示书》,提示诉讼应当遵循诚实信用原则,在执行立案环节向义务人送达《不履行裁判法律后果告知书》,敦促自动履行。但是这种“提示”的实际效果不理想。

  鹿城区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刘万成介绍,一些当事人在诉讼中不同程度的虚假陈述、伪造证据、隐瞒事实、篡改合同等不诚信诉讼行为,都会加大法院审理难度。

  2020年,鹿城区人民法院对拒不报告财产信息、报告不实等行为作出罚款、拘留决定共计2110件,占执行案件的16%。部分被执行人则存在恶意转移房产,藏匿、变卖财产等拒执行为。8413名被执行人被列入失信名单,96人因涉嫌拒执犯罪被移送公安机关立案调查。

  “我们的亮点在于从纸面教育转变为阵地教育,让教育效果真正走心。”鹿城区人民法院立案庭负责人胡佳颖说。

  如今,鹿城区人民法院在诉讼服务中心、人民法庭、执行机构等诉讼活动场所设立教育专区,串联至审判庭,打造“情境化”“沉浸式”教育氛围,推动专门教育机制落地见效。

  在一起买卖合同纠纷中,闫某使用弟弟的身份证,在司法确认审查中,鹿城区人民法院相关负责人发现债务人身份信息异样,为查明案件事实,敦促诚信诉讼,在法警的陪同下,承办法官胡佳颖和闫某,来到位于诉讼服务中心的专区,对闫某进行现场教育。

  胡佳颖说:“你看,这些人或因伪造证据材料或因隐瞒事实被法院罚款、拘留、甚至判刑。自动履行者受理费减免;诚信而不幸者退出执行;自作聪明者受联合惩戒;冥顽不化者则失去自由。”

  一面是法官“柔性”教育,另一面有法警陪同“刚性”威慑。一面是不诚信行为被制裁的反面教训,另一面是自动履行的“红利”清单。最终,闫某承认自己以弟弟的名义借款,自己是真正的债务人。

  随后,闫某向林某偿还欠款4.6万元(人民币,下同),接受法院制裁,并缴纳2000元罚款。

  据鹿城区人民法院提供的数据表明,诚信诉讼与自动履行专门教育机制试行三个月以来,鹿城区人民法院自动履行率提升至47.41%,同比上升33.54个百分点,高出温州市基层人民法院均值7.15个百分点,执行结案数同比上升9.82个百分点。

  温州市人大代表、温州市律协副会长、浙江光正大律师事务所一级律师陈兴良表示,阵地教育是生动的,活的教育更具警示力。鹿城区人民法院结合司法实践,创新改革,从纸面敦促转变为阵地教育并固化为长效机制,势必产生良好的社会效果。(完)

[编辑:王晶琦] 来源:中新网浙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