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 • 浙江 • 正文

帮助消费者避“坑” 浙江发布多个消费提示

2021-03-15 21:35:04  

某菜鸟驿站里摆满了快递包裹。胡亦心 摄

某菜鸟驿站里摆满了快递包裹。胡亦心 摄

  中新网浙江新闻3月15日电(记者 胡亦心)广大消费者在日常生活中,也许会遇到诸多消费陷阱和误区。3月15日是国际消费者权益日,浙江省市场监管局经过梳理,针对保健品、直播带货、预付式消费、返利促销以及盲盒消费等五个领域,发布消费提示,提醒消费者及时规避消费陷阱,如果真的遭遇消费陷阱,及时投诉举报,市场监管部门将切实维护广大消费者合法权益。

  在保健品领域,浙江省市场监管局提醒,保健品是食品,不是药物,不能代替药物治疗疾病。消费者要到证照齐全的正规场所购买产品,认准“小蓝帽”标识,在医生指导下购买使用;切勿盲目参加“免费赠送礼品”“专家义诊”“免费检查”等以产品销售为目的活动,不要贪图小利,因小失大;对于营销员的推销,可用手机将销售宣传语进行录音或保存与商家沟通的聊天记录;一次性不要购买过多的保健品;购买保健品一定要索取相关票据,并妥善保管。

  在直播购物领域,浙江省市场监管局提醒,科学理性消费心态是基础,切勿盲目冲动;点击链接需谨慎,务必选择官方渠道;要了解产品价格等信息,不被各种“假优惠”陷阱误导;切勿盲目相信“直播测评”;要留存相关凭证,收到商品后及时查验;遇到问题,及时与商家协商,协商未果可向市场监管部门投诉举报。

  当前,部分平台或商家利用“返利”“返点”诱导消费者冲动下单,浙江省市场监管局提醒广大消费者要提前了解平台或商家资质、信誉等信息,谨慎选择交易主体;切记“羊毛出在羊身上”,理性看待商家促销信息、低价诱惑,防止落入消费陷阱。

  此外,浙江省市场监管局提醒,消费者要善于识别营销套路,货比三家了解返利商品价格是否高于市场价;预付充值要谨慎,切勿因贪小便宜而导致大额财产损失;注重个人信息安全和财产安全保护,返利链接莫轻易点,防止不法分子利用返利促销套取个人信息、骗取财产;警惕“拉人头”“拉下线”式返利促销模式,以免落入传销陷阱。

  在预付消费领域,浙江省市场监管局提醒,要根据自身的消费需求来决定是否真的需要办卡,做到“理性消费、拒绝诱惑”,选择证照齐全、规模大、信誉好的商家;按照自己实际需求充值,不要被商家宣传优惠折扣而冲动消费;尽量不要一次充入过多金额,谨记“少充快用”四个字,以免商家停业走人、携款潜逃导致损失;不要轻信口头承诺,务必要签订书面合同;保留好收据、发票等消费凭证,一旦发生问题便于向有关行政主管部门投诉。

  浙江省市场监管局提醒,消费者要牢记“预付有风除,付款需谨慎,办卡擦亮眼,看清商家脸,交钱莫着急,合同要签齐,消费索凭证,维权有佐证”。

  盲盒,顾名思义就是在相同的盒子中放置不同的商品,消费者事先不知道盒子里装的是哪一款,但有一定概率能够抽到自己心仪的商品。盲盒消费因不透明、信息不对称且具有“上瘾性”,部分商家以“限量”“热款”“系列”等概念诱导消费,部分经营者产品缺乏市场竞争力,蹭盲盒营销热度,将其当做是“清库存”的工具,存在产品质量参次不齐,售后服务差等问题。

  浙江省市场监管局提醒广大消费者,要认识到盲盒具有不确定性的本质,认清并防范商家过度营销的套路,切勿跟风与攀比;要结合自身经济能力、消费需求和兴趣爱好等,量力而行、理性消费,不要过分沉迷;购买盲盒时,要尽量选择信誉高、口碑好、售后服务完善的商家进行交易;警惕通过微信、qq等私人社交网络发布的各种信息、链接,以免上当受骗;注重保留购买凭证,包括但不仅限于发票、收据等,及时维权。(完)

[编辑:胡婉颖] 来源:中新网浙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