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 • 浙江 • 正文

浙江常山“两山银行”:“金钥匙”打开乡村振兴大门

2021-05-08 17:38:33  
活动现场。  李欣宁 摄活动现场。 李欣宁 摄

  中新网浙江新闻5月8日电 (张斌 徐露霞)7日,浙江省衢州市常山县首届“两山银行”学术研讨会在当地召开,浙江省内外相关领导、专家学者齐聚一堂,旨在共同探索生态产品价值的实现路径,推进共同富裕先行示范,促进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

专家现场发言。  李欣宁 摄专家现场发言。 李欣宁 摄

  常山地处浙江省西南部、钱塘江源头,县域生态环境优良,森林覆盖率73.2%,空气质量常年保持在二级以上,出境水水质常年保持Ⅱ类水以上标准,是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浙江省重要生态屏障。

  一直以来,常山县自觉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发展理念,坚定不移地走绿色发展之路,积极探索生态产品价值转化的新机制、新路径。

  “在多年探索中,我们发现大量生态资源闲置、抛荒或低效利用,不能实现价值转化,造成资源浪费。”常山县发改局相关负责人说。

专家现场发言。  李欣宁 摄专家现场发言。 李欣宁 摄

  如何全面盘活生态资源,疏通生态资源向金融转化的堵点问题?在此背景下,“两山银行”在当地应运而生。

  2020年9月,常山“两山银行”正式挂牌成立,开启了生态资源向资本资金高效转化的深入实践,并建立了“6+X”的组织架构体系、六大功能定位、十大支撑机构、“10+1”制度体系,全流程保障“两山银行”高效运转。

  7日召开的“两山银行”学术研讨会上,常山县委书记潘晓辉全面介绍常山“两山银行”的实践和探索。

  据了解,常山通过集中统一收储,让“碎片化”资源形成了规模;通过分类开发运营,让“低效化”资源实现了价值提升;通过增信经营主体,让“沉淀化”资源激活变现,通过利益共享机制,让“薄弱化”主体实现了增收,通过平台赋能产业,让“立体化”产业加快培育,盘活了辉埠镇、天安村5000多亩荒地、长风村月亮湾、新昌乡泰安村15栋闲置民房等一大批闲置资产资源,让沉睡资源变成了流动资产,打开了乡村振兴的大门。

  “‘两山银行’的探索,常山不是最早的。但到目前为止,常山的实践基础走在浙江全省乃至全国前列 ,实践的范围以及深度,特别是有效资源的收储跟转化方面,为大家提供了一个普遍的经验。”科创之江百人会成员,浙江大学兼职教授,原杭州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二级巡视员、杭州市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研究员周膺表示。

  “生态银行整个平台建设做得非常好,实现了银行市场化机制的闭环。”有着多年生态银行研究经验的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旅游科学学院教授、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中国生态文明治理现代化研究院执行院长崔莉表示,值得点赞是,常山既重点抓生态系统的保护和生态修复工作,同时又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让好产品卖出好价格。

  “常山的做法让我印象特别深刻,我觉得可以概括为两个字就是‘务实’。常山的‘两山银行’把业务范围界定为十个方面,在这一步就做出了一个明显的探索,率先解决了‘两山银行’是什么的问题。”浙江生态文明干部学院“两山”讲习所特聘教授卢宁说。(完)

[编辑:王晶琦] 来源:中新网浙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