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 • 浙江 • 正文

浙江跨村任职第一书记陈伦 勇于“吃螃蟹”发挥帮带作用

2021-05-08 17:17:08  
蒋家池头村一景。  林波 摄蒋家池头村一景。 林波 摄

  中新网浙江新闻5月8日电(记者 林波)行走在浙江省宁波市奉化区西坞街道孔峙村,村内河流穿村而过,绿树倒映在水面上,村民三三两两走在初夏的林荫间,一副初夏乐居图跃然纸上。

蒋家池头村老年食堂志愿者风采。  林波 摄蒋家池头村老年食堂志愿者风采。 林波 摄

  从曾经陷入发展瓶颈的经济薄弱村到如今充满活力的朝阳村,该村的发展离不开第一书记陈伦的跨村任职。

  作为奉化区西坞街道蒋家池头村党支部书记、浙江省百名农村领军人才、高级经济师,陈伦的跨村任职两个村子的“村书记”,源于他的一句“半玩笑话”,但这却引发了一项制度探索。

  跨村任职第一书记

  2005年,陈伦当选蒋家池头村党支部书记。在他的带领下,曾经落后的蒋家池头村“改头换面”,化绿水青山为村民增收致富的金山银山。陈伦也由此成为当地知名的“领头雁”。

  陈伦解释说,彼时相隔不远的孔峙村由于经济薄弱等多重原因,没有人愿意竞选村党支部书记,但村子发展却需要“领头雁”,“当时与西坞街道相关负责人无意之中聊起孔峙村情况,我就说‘我愿意’,就这样我成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孔峙村志愿者服务现场。  郑连乔 摄孔峙村志愿者服务现场。 郑连乔 摄

  2017年11月2日,奉化区西坞街道党工委正式发文,陈伦赴孔峙村担任第一书记。

  作为外来的书记,陈伦跨村任职第一件事就是走村入户深入到孔峙村党员之中。

  “走访所有的党员,掌握党员们的思想动态以及对村庄发展的希望和建议,动员他们从小事做起、从身边事做起,树立起党员的良好形象,发挥党员应尽的先锋作用。”初到孔峙村,陈伦就开始走村入户,摸清底数。

  经过多次走访座谈,陈伦发现孔峙村由于地理位置和历史原因,长年来村庄发展相对落后,村容村貌比较陈旧,村集体经济发展处于瓶颈期,且村内优秀干部储备不足,又长期遵循传统,导致村干部“矮中取长”“矮子里面拔将军”现象突出,人情利益牵绊明显,村庄发展动能不足。

  面对诸多问题,陈伦与西坞街道党工委商量后,决定通过“三个聚焦”——聚焦狠抓落实能力、聚焦处理矛盾能力、聚焦带领群众能力,为孔峙村培养一名合适的“领头雁”。

  发挥“帮带作用”

  “与孔峙村现有村班子初步接触后,我意识到孔峙村主要存在二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现有村班子凝聚力、战斗力不强,在村民群众间影响力较弱;二是没有合适的后备干部,村庄发展缺乏新理念、新活力。”陈伦如是说。

  为破解这两个问题,陈伦逐一走访孔峙村全体党员,掌握党员思想动态以及对该村其他党员的看法评价。

  随后,在孔峙村召集的45周岁以下党员开展座谈会上,围绕该村发展建议意见,参会党员逐一发言。通过多次座谈会,陈伦最终物色了三位候选人。

  经一段时间的培养考察,孔峙村于2019年初选定了蒋越超为后备干部,由陈伦对其进行“一对一”跟班式培养。

  而后,陈伦将其多年担任党支部书记的工作经验传授给蒋越超,并加以岗位锻炼。

  经过近一年的培养,蒋越超于2019年底通过了该街道党工委的考察,将其任命为孔峙村党支部副书记。

  四件“民生小事”

  修建文化礼堂、修缮环村沥青道路、引进老年食堂服务模式、打通村内断头河,这是陈伦到孔峙村担任第一书记后,带领蒋越超做的四件民生小事,也正是这四件事,让陈伦、蒋越超的组合得到了当地村民的肯定。

孔峙村老年食堂菜园。  郑连乔 摄孔峙村老年食堂菜园。 郑连乔 摄

  以引进老年食堂服务模式为例,在村庄老龄化愈加严重、养老成社会重点关注问题的大环境下,让老年人也过上“老有所养”的幸福生活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75岁以上每人每餐4元,90岁以上每人每餐3元,95岁以上免费,行动不便老人由志愿者送餐……这是蒋家池头村老年食堂运行的模式。

  如今,这一模式也在孔峙村实行。

  “三菜一汤,荤素搭配,青菜都是早上刚从村里菜园挖来的!”5月1日,孔峙村的老年食堂正式开业,80余名志愿者每人每月义务服务一天,孔峙村老党员蒋志存就是其中一名志愿者。

  “通过这四件民生小事,我深刻意识到要当一名合格的领头雁,必须接地气,了解村民需求。只有切实解决村民身边事,赢得村民的信任,才能开展基层农村工作。”蒋越超如是说。

  2021年4月,经推荐评选,陈伦被中共浙江省委组织部认定为“浙江省兴村(治社)名师”,“我们不能改变过去,但可以改变未来。我希望能实实在在做点事情,真正帮助到有需求、有困难的人,也希望能发挥‘帮带作用’,更好地为乡村振兴和基层治理作贡献。”(完)

[编辑:王晶琦] 来源:中新网浙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