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 • 浙江 • 正文

当幸福来敲门:从《富春山居图》看见中国小康梦

2021-01-04 15:53:26  
    徐中华家用上了自来水。 钱晨菲 摄    徐中华家用上了自来水。 钱晨菲 摄

  中新网杭州12月31日电(柴燕菲 王逸飞 钱晨菲)小康,一头连着国的“大梦想”,一头系着家的“小日子”。

  2020年是“十三五”收官之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之年。在这一重要历史节点看中国、看浙江,一个个寻常百姓家门口的幸福故事,正是诠释小康、感悟小康的最佳切口。

  杭州富阳——黄公望笔下《富春山居图》实景地,也是一座因全面小康进程而高速发展的新型城区。当地人喜欢把如今的家乡称作“现代版富春山居图”,至于原因,一个个平凡个体因衣食住行的变化,而对幸福感、获得感的真切感知成为关键。在这座江南小城,那些已经发生或是正在发生的变化与喜悦,也组成着中国小康梦的现实模样。

  “饮水自由”的幸福

富阳富春江畔。 钱晨菲 摄富阳富春江畔。 钱晨菲 摄

  打开水龙头,清澈的自来水流出,淘米、烧水……即便家中自来水已经通上一段时间了,但75岁的富阳区胥口镇佛鲁村村民张凤娟还是觉得“新鲜”。用她的话说,毕竟“雨天黄泥水,旱季没有水”的日子,她已过了几十年。

  佛鲁村四面环山,虽然环境优美,但因区域地势悬殊,当地缺少蓄水工程。曾经,佛鲁村村民饮水以山溪水为主,靠天喝水也带来了雨天水浑、晴天水少、水质不达标等问题。

  “村民喝水一直是老大难问题。早些年,大家都靠自己肩挑手扛,后来浙江实施千万农民饮用水工程,村里统一去山上引水。水是不用挑了,可水质不好、出水不稳定又成了问题。”佛鲁村党委书记徐中华回忆。

  为改善村民饮水条件,2018年,杭州启动农村饮用水达标提标三年行动计划。富阳按照“能延尽延”原则,将城市供水管网铺进了村庄,新建了标准自动化单村水站供水,佛鲁水站便是其中之一。

  “单村水站主要是为了解决地势较高、较偏远地区的用水问题,通过这种自备水的形式,来保证村民的供水。”富阳区农业农村局综合规划科科长赵海介绍。

  三年间,农饮水改革在富阳全面打响,当地将原有的325座农村水站废除,新建8座水源水库,确保城市管网延伸供水覆盖率达85%,新建联村集中水厂供水率达8.5%,规模化供水率达93.5%。

  从“喝上水”到“喝好水”,在徐中华和许多村民看来,眼下实现“饮水自由”便是山区民众最真切的小康获得感。

  过上《富春山居图》那样的日子

富阳东梓关。 富阳区委宣传部供图 富阳东梓关。 富阳区委宣传部供图 

  面临富春江,背靠小山群,大量明清古建筑与46户杭派民居坐落山水间。这里是曾在网络上走红的富阳东梓关。村民朱勇杰说,“我现在过着《富春山居图》里的日子”。

  12月底的东梓关气温骤降,朱勇杰却难得清闲,忙着招呼慕名而来体验民宿的各地游客。他的民宿,开在家中。

  “我出生在东梓关,老宅是一栋百年历史的木结构房屋,潮且阴。”朱勇杰说,因为当时村里的居住环境太差,一家人早已搬到城区生活,除逢年过节鲜少回乡。

  朱勇杰的离开,正是此前东梓关空心化的写照。为了使老村再现生机,近年,在杭州提出创建一批市级“杭派民居”示范村的背景下,东梓关25亩地上的46幢白屋黛瓦的仿古建筑相继落成。

  “看到房子的第一眼,我就喜欢。”朱勇杰说,一拿到房子他便迅速返乡,开始筹备民宿。精心装修茶室、布置天井小院……2017年春节起,随着东梓关凭借“最美回迁房”走红,朱勇杰的民宿也开始迎来了持续的高人气。

  “村里跟城里一样干净整洁,但住在绿水青山间,摘无公害蔬菜,吃富春江里捕上来的江鲜,这种感觉和滋味是城里不能比的。”朱勇杰说。

  一个江南古村落的复兴,让怀抱乡愁的年轻人有了跃跃欲试的勇气。不少像朱勇杰一样曾舍弃老宅外出谋求生计的村民渐渐“回笼”。

  “如今仅新杭派民居这带,就开了十多家民宿,就连外国游客来了都说想不到中国乡村会是这番景象。”在朱勇杰看来,置身于如画故乡、陪伴于父母身旁、经营着家门口的“红火”、收入不断提升,这就是他的幸福。

  “农村房”成了“地铁房”

富阳良好生态。 钱晨菲 摄富阳良好生态。 钱晨菲 摄

  在农村生活了一辈子,年过七旬的富阳区新常村人陈关坤和老伴没有想到,如今自己的“农村房”摇身一变成了“地铁房”。

  12月30日,杭州地铁6号线杭富段正式通车,富阳迈入“地铁时代”,前往杭州主城区的时间缩短至30分钟。

  陈关坤家门前几十米,便是目能所及的地铁站“虎啸杏站”。在地铁开通这天,老人怕人多没有前往体验,但是专门站在家门口看了这座地铁站许久,“以后多得是机会。”

  “我们小时候说,‘楼上楼下,电灯电话’,能住进楼房、不愁吃穿、用上电灯电话,就是幸福生活。本以为村里能通公交车就不错了,现在出门就能坐上地铁,这是我不敢想象的。”他说。

  冬天的家里有些寒冷,陈关坤和老伴在屋里烧起一盆炭火,方法朴素却足够暖人。“地铁开通后,我们如果去杭州看病也更加方便,还能去西湖边散散步。”两人笑言。

  新常村村民段文清,同样早已期待着地铁的开通。

  此前,利用良好的自然禀赋,作为“80后”的段文清在山沟沟里种着茶叶、自制土烧酒和粉皮,日子过得富足。而随着地铁开通,他尝试着让养在“深闺”的农货逐步“出村”。

  “以前我们的农货主要卖到富阳,开车去杭州主城区送货就怕堵车,来回太耽误时间。现在在家门口就能坐上地铁,去杭州送货也更高效了。如今,农村不会再因交通而掉队,这就是幸福。”段文清说。

  富阳背后的浙江与中国

  当幸福来敲门,当变化真切发生,富阳的朴素故事也是浙江乃至中国小康进程的特写。

  在浙江,小康获得感已融入民众的食住行中,细化为每一项百姓所需。如该省农村饮用水达标提标行动已累计解决近800万农村人口的饮用水安全问题;近五年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从48平方米提升至54.9平方米;实现了建制村客车“村村通”、县县通高速。

  在浙江,小康幸福感体现在民众更高需求的满足中,助力居民生活提质。如“十三五”期间浙江新增绿道1万多公里;在县域医共体实现县域全覆盖基础上,“先看病后付费”成为现实;截至去年底共建成乡镇居家养老服务中心387个,新增机构养老床位3.7万张;百姓办理越来越多政务、社会办事事项“一次也不用跑”。

  对浙江而言,这并不是终点。今年,浙江省委十四届八次全会提出,“十四五”时期要实现“四高地两区一家园”的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一家园”即努力打造人民幸福美好家园。

  日前的中共浙江省委新闻发布会上,浙江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朱国贤表示,浙江省委提出打造人民幸福美好家园,内涵更丰富,保障更充分,标准也更高,包括人民群众所期盼的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本质上,就是建设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从经济小省到富民强省,浙江也是中国发展的一角。

  几十年、几代人的努力,脱贫攻坚目标如期全面完成;截至去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99.1万亿元,人均GDP超过1万美元;基本医疗保险覆盖超13亿人,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超10亿人……一个个不凡成绩,组成了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历史成果。而面向未来,这也将成为实现中国梦的力量与底气。(完)

[编辑:马牧青] 来源:中国新闻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