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 • 浙江 • 正文

政协委员“群策”护工职业化队伍建设 缓解用工荒

2021-02-01 15:34:06  
    浙江省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 张茵 摄    浙江省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 张茵 摄

  中新网杭州1月29日电(汪恩民 童笑雨)50岁以上护工占比95%、护工学历初中以下占比94%……1月29日,在浙江省两会上,浙江省政协委员、浙江省人民医院副院长孟旭莉提供了这一组数据。她建议,要加强护工职业化队伍建设,缓解护工用工荒。

  据浙江省统计局2015年-2019年数据显示,浙江省60岁以上人数占比超过20%,已进入老龄化社会,越来越多的家庭对专业化护工的需求增加。

  这一情况下,令孟旭莉忧心的,是当前家庭、养老机构、医院的护工产业并未完全建立,护工服务水平差距较大、优质的护工缺口巨大。

  “当前,在所有陪护中,家属陪护达到78.5%。”孟旭莉认为,表面看,家属陪护是因为亲情需要以及贴身照料方便,但根本原因还是外请护工素质堪忧、专业化程度低。

  她曾做过一个调查,发现家政公司虽有岗位培训计划,如每年安排7次,每次0.5-1小时,但因为没有脱产的培训时间,没工资,护工就不愿意参加培训,继续教育培训形同虚设。

  孟旭莉表示,推广专业的护工制度、建立完善的陪护体系非常有必要。她建议,相关部门可鼓励浙江省内各层次职业院校增设陪护专业,加强学校与企业、机构与企业、街道与学校、学校与医疗机构之间的合作,强化实践培训,确保陪护人才市场的结构性需求。

  民政部门作为“娘家人”,要承担护工从业人员的后期培训任务,每年给予一定学时的继续教育。同时,她建议,鼓励有资质的社会力量开办专门的培训机构,强化注重培训实效。

  于此,浙江省政协委员、杭州市第一社会福利院许征骏表示赞同。他建议,要加强护工专业培训与考核,力争护工持证上岗,规范服务标准,将医疗护理与生活护理界限划清。

  针对护工人员流动性高等现状,他认为可联合人社、医保等部门,将医疗机构护工纳入工勤序列,由临时短期行为转变为长期稳定安心上岗。可借鉴部分三甲医院护工团队整体项目招标,或者可以实行项目纳入政府采购,统一管理。

  除了加强护工专业队伍建设,浙江省政协委员、民进浙江省委会常委、浙江省人民医院副院长张大宏提到,要建立护工队伍长效保障机制。

  他说,由于护工待遇低、发展空间有限、职业荣誉感不强等原因,众多人员不会将护工这一工作作为首选。要改变这种现状,政府部门可出台相关政策和待遇,打通护工队伍的职业上升通道。

  他建议,完善专业技能职业水平培训、用户评价体系认定机制,让专业强、职业道德良好的护工有上升通道,并进行全程跟踪服务指导,按照级别定价收费。

  此外,可根据市场运行规律,制定科学的收费服务标准,如全托陪护、半托陪护、时段托陪护。在制定基础收费标准的基础上,可加收专项收费等,如急危重患者的陪护。

  在专业化护工培养经费保障方面,张大宏建议,由财政给予政策及资金方面的支持和引导,也鼓励地方出台相关配套政策,比如适当列入地区专项培养项目,给予报考学生学费减免、签订委托培养协议确保就业等形式鼓励学生报考。

  在培育专业护工团队上,张大宏认为,政府可通过政策扶持,如减免租金、基金扶持、“订单式”购买服务等,鼓励陪护服务的公司打造行业品牌,争做行业标杆。

  另外,也不能忽视对相关企业的监管责任落实。他说,要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作用,对提供护工服务的公司开展行业信用评级,对护工从业者个人建立职业信用综合评分,逐步形成诚信为本,操守为重的良好行业风气。(完)

[编辑:马牧青] 来源:中国新闻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