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 • 浙江 • 正文

王炳林谈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一脉相承 交融互通

2021-06-19 18:56:41  

  中新网浙江新闻6月19日电(记者 林波)“不同历史时期所形成的革命精神有其独特的内涵和鲜明的时代特征。”6月19日,国家教育部社科中心主任王炳林在浙江省丽水市举行的2021浙西南革命精神论坛上表示,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是一个整体,具有一脉相承、交融互通的共生特质,蕴涵共同的精髓要义。

  精神是日常生活中的高频词。

2021浙西南革命精神论坛现场。 戴昕律供图2021浙西南革命精神论坛现场。 戴昕律供图

  王炳林表示,相对于生命客体来说,它是指人的主观意识、思维活动和一般心理状态,比如精神面貌、精神负担等,“精神谱系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具有坚实的根基。”

  在王炳林看来,中国共产党的一系列伟大精神之所以能够形成庞大的精神谱系,是因为这些精神贯穿百年历史的全过程,内容涵盖社会领域的多方面,实践主体更是丰富多样。

  他以改革开放过程为例,特区在建设中,积极学习借鉴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为实现中国跨越式发展探索了道路、注入了持续动力,也创造了伟大的改革开放精神、特区精神。

  而在此次论坛的举办地——丽水,浙西南革命精神更是历久弥新。浙西南革命精神,是以“红船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在浙西南革命斗争过程中的伟大实践和具体体现。

  浙西南革命精神所蕴含的精神价值不仅在丽水过去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对于今天推进以“丽水之干”担纲“丽水之赞”,推动丽水高质量绿色发展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具有崭新的时代价值。

2021浙西南革命精神论坛现场。 戴昕律供图2021浙西南革命精神论坛现场。 戴昕律供图

  诚然,在生活中,方方面面都可以有精神的体现,实践主体也是丰富多彩。

  基于此,王炳林指出,革命精神的形成与发展吸收和借鉴了世界闻名的优秀成果,“很多革命家选择走出国门,前往异国他乡,直接感受和学习国外积极思想文化成果。陈独秀、李大钊都曾赴日留学。”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革命精神的文化根基。”王炳林表示,中国之所以在各个地方都有一些伟大的精神,跟当地的优秀传统文化肯定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比如有一些革命战士可能没有文化,甚至不识字,但是他们传承了我们中华民族团结友爱、自强不息、诚实守信等这些优秀品质。”

  对此,王炳林建议在研究革命精神时,要深入挖掘当地优秀文化,将其与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结合起来,这样才能够有更深厚的理论根基。(完)

[编辑:许昭琳] 来源:中新网浙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