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 • 浙江 • 正文

工程渣土管理数字化 浙江绍兴构建全链条监管体系

2021-03-25 16:57:48  
渣土运输车辆。 项菁 摄渣土运输车辆。 项菁 摄

  中新网浙江新闻3月25日电(记者 项菁)从源头减量到运输智慧监管,从运输方式创新到消纳场地规范,一条闭环式、智慧化的工程渣土(泥浆)处置管理之路,正在浙江省绍兴市域内形成。

  在城市“大建设”的背景下,渣土(泥浆)处置管理是一项容易被忽视,却事关城市环境的重要内容。

  绍兴市地处杭州湾南岸,肩负着长三角南翼“融杭联甬接沪”的重担。近年来,该市大力开发建设镜湖新区、保护利用绍兴古城,开工建设城际铁路、轨道交通、高速公路、城市快速路等综合交通工程,大量工程项目集中建设,工程渣土(泥浆)进入高速增长阶段。

  绍兴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党委书记、局长王奇洲表示,基于此,该市聚焦数字化改革,通过构建全链条监管体系,守护城市环境和百姓家园。

智慧监管平台。 薛妙珏 摄智慧监管平台。 薛妙珏 摄

  制度为先 突破渣运监管之难

  前不久,绍兴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工程渣土(泥浆)处置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这是继2020年出台《绍兴市工程渣土(泥浆)处置管理办法》《绍兴市工程渣土(泥浆)处置管理实施细则》后的又一文件。

  “新形势下,工程渣土(泥浆)的源头管控、运输过程、运输方式、消纳场地等方面仍面临新的问题。”绍兴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副局长李连仁表示,此次出台的文件更加针对性地对各环节提出了具体要求。

  完善制度的背后,是当地从制度规范突破监管难的决心。

  据了解,聚焦第三方运输企业管理问题,该局出台《绍兴市工程渣土(泥浆)运输企业信用评价考核办法》,明确工程渣土(泥浆)运输企业资格标准,对违反处置管理办法的企业纳入企业信用评价体系范围;围绕多部门之间可能存在的壁垒,该局又出台《绍兴市建筑泥浆渣土处置领域联合执法机制的实施意见》,从体制机制上推进联合执法模式……

  数字集成 打造智能化监管平台

  超载预警、偷倒检测……不同于以前人工监管,如今,绍兴地区的渣土产出、运输、消纳各环节均受到实时监控。

  数字化成效源于当地搭建的渣土(泥浆)智能化监管平台。

  为让渣土处置管理更加高效,2020年,绍兴市综合行政执法局投资200多元,建立了包含基本情况、实时监管、分析研判、信用考核、服务共享等功能的渣土智能化监管平台,同时依托大数据中心,实现了绍兴市工程渣土处置管理数据全归集,跨部门数据融合共享、业务有效协同。

  尤其在运输阶段,安装的车载定位可对工程渣土运输车辆进行实时监控,对偏离预定路线、篷布未闭合、中途偷倒等行为即时预警、实时监测、动态监管、联动处置。

  在浙江省数字化改革的浪潮下,李连仁谈到,2021年将继续深化智慧监管,充分利用智能化监管平台,对渣土(泥浆)产出、运输、消纳等环节实施全链条管理。此外,还将建立消纳场所和建设工地出土量资源库,通过搭建资源共享平台,为绍兴市工程渣土(泥浆)处置提供信息。

  闭环管理 全链条守住渣运市场

  渣运市场的规范化,还离不开一套闭环有效的管理体系。

  在源头管理上,当地要求辖区工地开工前必须办理渣土(泥浆)备案,同时借助接入智能化监管平台的两台高清红外摄像机监控,严防工地违规出土。

  据统计,2020年绍兴市备案渣土项目130个,备案出土量2576.6万方,出土量超过2019年的3倍,为历史最高值。

  运输亦是关键环节。据统计,绍兴市共确认渣土(泥浆)运输企业123家,运输车辆2159辆。根据综合排名,当地推荐23家运输企业共749辆渣土运输车辆,允许其在越城、柯桥、上虞三区范围内承接渣土运输业务,以此打破渣土运输行业垄断,也可解决地铁建设等大量公建项目运力不足的难题。

  在末端消纳阶段,绍兴市已备案登记消纳场所182处,并在滨海、上虞分别落实1027亩、3000亩消纳场所,重点消纳轨道交通、城投、交投等国有平台的工程渣土,保障重大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有序推进。

  李连仁表示,接下来,当地还将搭建消纳资源管理平台,将可用于工程渣土(泥浆)消纳的未利用地、废弃矿山、闲置地等场地资源和复耕项目、复绿项目、公园景观建设项目、废弃虾塘回填项目等需土项目统一纳入管理,实现标准化建设、平台化运作、规范化管理。(完)

[编辑:王晶琦] 来源:中新网浙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