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9月02日 星期四
育人记 |蔡志忠为什么感谢他的父亲?
2022-08-31 16:17:55   来源:文一君

  出   品 | 中国新闻社浙江分社

  图  片 | 受访者供图

  为帮助家长、年轻老师,科学、理性地应对孩子/学生成长中的诸多挑战,文一君推出了一档栏目——“育人记”,通过采访浙江省内名师、名校长和家庭教育专家,为大家提供专业、实用的教育借鉴。

  正确培养孩子喜欢的事情,帮助孩子找到真正喜欢做的事情,是家长要面对的重要课题。作为父母,应该如何帮孩子找到他的爱好?

  面对这个问题,本期育人记邀请了漫画家蔡志忠为大家答疑解惑。

  文一君:您曾在采访中提到,把兴趣做到极致,就是成功。作为父母,您认为应该如何帮孩子找到他的爱好?

  蔡志忠:有一句俗语:3岁看大,7岁看老。一个3岁的小孩他现在喜欢什么,很大可能最后他就会从事这件事。孩子未来会从事什么,不是取决于他的基因或是父母的遗传,而是他出生两三年后的环境。有一个故事,说是莫扎特的爸爸带一群朋友回家,发现莫扎特当时正趴着写乐谱,在创作歌曲。当时,那些朋友哈哈大笑,觉得一个小孩怎么能谱曲?但是谁能想到,后来他就写出了名曲。

  很多事情不是遇到了才开始做,而是要提前规划。我3岁半就已经开始思考以后要靠什么为生。一个3岁半的小孩子怎么会思考将来的人生呢?在今天看来很奇怪,但在我们乡下一点都不奇怪,因为3岁半的小男生已经笃定他这一辈子要做什么:铁匠的儿子已经在拉风箱,农夫的儿子已经在放牛、锄草。当时我虽然想不出自己到底要做什么,但绝对不能一直待在乡下。

  我爸爸是乡民代表会秘书,全乡书法第一,是乡下的“文化人”。我4岁左右,他给了我一块小黑板,开始教我写字,写“天地玄黄”“孔乙己”……快4岁半时,我学会了写字,也学会了看书,还从爸爸送给我的小黑板上,找到了人生之路——我发现我很爱画画,也很会画。那时候我就决定,只要饿不死,我就要画画,画上一辈子。

  但当时并没有画画这个职业。直到9岁的时候,台湾开始流行画漫画,我那时候就立志,将来要画漫画。但我跟其他漫画家不太一样,我知道漫画最重要的就是内容。所以9岁时,我就看完了全村所有我能够接触到的书,里面有《鲁滨逊漂流记》《大小人国游记》《汤姆历险记》等。因为从小就定下了这个目标,所以后来我没有考传统的大学。

  初中二年级的暑假,我给台北的出版社寄出了四页我画的漫画。为了显示我很专业,我还先去打听了真正的漫画要用的稿纸、墨水、画笔以及字应该写的位置。再后来,我接到了台北出版社寄来的一封信,他们说可以请我当漫画家,月薪300块,提供吃住。

  我非常高兴,跟我妈妈说:“妈妈,我明天早上要坐早班车去台北了”。妈妈让我至少跟爸爸知会一声。我至今都还记得当时的情景。爸爸平时很严肃很少讲话,吃完饭他就躺在藤椅上看报纸。

  我当时站在他背后:“爸,我明天要去台北。”

  “去干嘛?”

  “画漫画。”

  “找到工作了吗?”

  “找到了。”

  “那就去吧。”

  我讲了14个字,他讲13个字。我没有走到他前面,他也没有回头看我。

  我们家就是这样,从来不说问句,不需要问妈妈可不可以吃一个月饼,你把一盒都吃光就是了。我和我爸爸说我要去台北,不是问他好不好,而是告诉他,我要走了。

  我觉得,一个人很小就可以决定自己的一切,所以他很早就会知道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爱什么,不爱什么。一个人只要做自己最喜欢、最拿手的事,事情就会变得很简单。

  文一君:您觉得,在成长环境中,父母的包容是不是很重要?

  蔡志忠:是的。现在一直在讲新时代的慈与孝。我觉得,长辈对晚辈的慈,不是说给你提供吃穿就好,而是要尊重孩子,给他们自由。父母应该让孩子成为他自己。现在很多父母感觉都很尽心尽力,乃至于孩子上初中了,都还要去学校接他放学,给他报很多的补习班,花很多钱。我觉得这都不是父母对孩子真正的爱。真正的爱是,一个孩子无论走多远,无论受到何种失败和挫折,他知道永远有一个支持他的家,有这么一个温暖的避风感。

  我觉得今天全中国的父母都要这样,让孩子“自由做自己”,而不是逼着他们上各种培训班,学习各种各样的才艺。现在很多家庭是鸡娃、虎妈。但有时候家长会发现收效甚微,因为他们忽视了学习的两个重要特性。

  第一个特性是自发性。家长每天为了让孩子考出一个好成绩,每天在后面鞭策,虽然孩子看样子不玩游戏,在认真学习了,但是在很多孩子的内心,他们根本不爱学习。

  第二个特性是自我学习能力。很多孩子需要老师指导以后他才能学习,其实自发性的学习最有效。我不是名校毕业,也没有很高的学历,我只念到了初中二年级,但文化知识可以靠自己学习和体悟。从9岁起,我便开始自主学习,无论是学画漫画或是学习快速读书的方法。后来,为了学英语,我自创了2500个英文单词的记忆法,桥牌也是自己学的。我大概看了30万本书,看书的速度非常快。也不是说年轻人学我,而是要学这种学习方法。学校能教你的东西,都是很基础的,及早学会自我学习的能力,所得到的效果百倍于跟老师学。

  文一君:在您的家庭中,您父亲是如何对待您的?您是怎么对待孩子的?

  蔡志忠:我父亲话不多,但是我和我妈妈无话不讲。父亲是身教。他对我最大的影响就是:热爱自己的工作。既然做了,就要当第一。

  父亲是花坛乡书法第一人。为了这个第一,他也付出了很多。听我妈妈说,父亲年轻时为了练习书法,每天中午顶着大太阳,以砖为纸,以水当墨,拿着毛笔在红砖上练字。被太阳晒烫的砖块一写就干了,一砖两面可以写很多遍。一块砖写湿了再拿第二块写,这样几年下来他便成为花坛乡书法第一高手。

  因为父亲的身教,从到台北的第一天开始,我就画武侠漫画,每天画到凌晨两点,丝毫不知疲倦。大概是看我异常勤奋,老板第一个月就给了我两倍的薪水。三个月后,我就去了台湾最大的出版社,那里有八十几个漫画家。

  我的父母选择让我自由做自己,所以我也把这个传给我的女儿。因为每个小孩是要住在明天的屋子,我们今天没有能力造明天的房子。就像我的父亲在乡下,他如何能够指导一个要在都市里打拼的蔡志忠?就像我没有去过美国,我如何指导在美国念大学的女儿?所以能够教的就是,家里永远支持你,跌倒自己站起来。

  一次,我夫人出差,于是我担当了接送孩子上钢琴课的责任。车到了钢琴学校门前,女儿却坐在车上闷闷不乐,不想下去。我就问女儿:“为什么不高兴?”女儿说,自己最想学的不是钢琴,而是笛子,可妈妈却觉得女儿该学钢琴,因为在妈妈看来,学钢琴比学笛子有用。我听完女儿的话,二话没说,便把车掉回头,一路开回家。女儿很担心,问我:“妈妈刚交了4000元学费,如果不学钢琴,人家也不退钱,那怎么办?”我说:“那只好算了。”女儿又问:“妈妈回来埋怨怎么办?”我说:“什么也没有你的快乐重要。”

  4000元,对于哪个家庭来说都不是一个小数目,但如果节省一点,少买两套衣服,少吃几次大餐,钱就可以赚回来,而孩子的快乐用钱是买不到的,童年也是不会重来的。如果强迫孩子学习一些她所不喜欢的东西,那将会抹杀孩子的学习兴趣,使孩子变得没有自己,只能听从大人的意愿。我认为这是教育最大的失败。

  文一君:所以您很尊重孩子的选择。

  蔡志忠:是的,我从小就问他,以后的志向,问她要当什么“家”。她说,绝对不当漫画家,因为每天要关在书房里。她说想当设计家。我说设计可以,但不能说过就算了,而是要一直坚定地做下去。

  现在还有很多家长,会打着为孩子好的名号,没收他们的压岁钱。我从来不这么做,而是让孩子自己存着,学会理财。等到她17岁的时候,已经攒了大约1万多美元。当时,她要去美国,也是用自己的压岁钱买机票,去旧金山、洛杉矶。女儿上大学后,我一年只给她两万元,一万是学费,另一万是生活费。生活费当然不够,但她说可以自己挣,因为她高中就去洗碗、端盘子,初中去做婴儿保姆。我认为,家长不能让孩子在金钱上习惯“予取予得”,你直接给孩子钱,他很有可能养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坏毛病。

[编辑:孙妮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