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 索
浙江海宁“山海联姻”托起民族乡村共富梦
2024-04-26 22:15:26   来源:中新网浙江

  中新网浙江新闻4月26日电 (胡丰盛  丁宇红  周厉)近年来,浙江省海宁市持续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不断深化山海协作,积极探索对口援建、同心共富新模式,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一体化发展。

  “今年年初我们制定了《海宁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县创建工作实施方案》,成立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形成党委牵头、政府推动、多方参与、层层落实、协调推进的工作格局。”海宁市委统战部(民宗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在助力各族群众共同富裕上,海宁多方联动,积极探索优势互补的对口援建渠道,依托山海协作消薄飞地项目分红等形式,聚焦民族经济薄弱村展开精准帮扶,不仅有效拓宽民族村经济的增收渠道,而且助力盘活民族村山水资源,因地制宜推动民族地区走向共同现代化。

大路山村露营基地

  海宁市委统战部供图大路山村露营基地   海宁市委统战部供图

  大路山村拥有畲族村民近300人,是一个典型的畲族民族村。以往,大路山村种植了200多亩的蟠桃,但是苦于没有市场、没有销路,整体经济效益仍不稳定。如何吸引买桃人,打开蟠桃销路,成为摆在大路山村面前的难题。海宁市立足当地的山水资源等自然优势,以“飞地抱团”消薄项目——双腾产业园四年投资收益分红30万元为启动资金,支持和指导大路山村用于露营基地等农旅资源的开发,发展“桃经济”。

  如今,由该村工作人员负责管理、向游客免费开放的大路山村露营基地,已成为当地的网红景点,每逢节假日和周末,一波又一波的游客来到这片四面环山、环境优美的基地,星罗棋布地搭起了天幕和帐篷。

  与此同时,在露营基地另一侧的舞台上,当地村民自编自演的传统民族舞蹈精彩纷呈,为这个曾经名不见经传的畲族村集聚了大量人气。靠着露营基地带来的客流,当地的畲族村民开出了农家乐,蟠桃等农特产品销路也有了极大的好转,每年能为该村集体经济带来3万元的稳定收益。

  除了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如何助力民族村打响其独有的高山优质农特产品牌,走出大山赢得未来,也是海宁一直密切关注、持续发力的方向。

  武义县坦洪乡塘齐自然村是一个仅有160人的畲族民族村,早在十几年前,塘齐村就选择开辟香榧基地,并将香榧作为特色产业。塘齐村出产的香榧松脆可口,逐渐在当地小有名气,但塘齐村香榧的品牌附加值仍不高,市场竞争力十分有限。

  为了让民族地区的优质农特产品能“走出大山”,海宁通过设置对口援助专柜、组织爱心企业认购、社区团购等多种形式,利用海宁市场优势,做强农特产品牌。在观潮节、梨花节、蚕花庙会等活动期间,集中邀请武义县的7个民族村带着各自的农特产品来到现场进行展销,拓宽渠道、增加销量,助推了民族村集体经济发展。

  截至目前,“飞地抱团”消薄项目不仅连续四年为武义县七个畲族结对村现金分红共计160万元,更成功助推了大田乡白衣坑村金丝皇菊种植、桃溪镇锦源村莲子采摘及枇杷基地、坦洪乡西畈村“乡村直播间”等一系列特色产业项目的蓬勃发展,为“山海共富”注入了新活力。

  目前,该帮扶项目已带动超过1600名畲族群众实现增收,占武义县畲族群众总数的15%,让更多民族同胞在现代化发展的进程中,享受到了“共同富裕”的丰硕成果。

  据悉,2018年以来,海宁市委统战部(民宗局)深入贯彻落实浙江省、嘉兴市委统战部关于民族乡村振兴“双百村结对”“同心共富·百村结对”行动帮扶工作部署,分别与丽水市莲都区老竹镇赤坑村、遂昌县大柘乡柘溪上村结对并落实帮扶资金共计60万元。

  下一步,海宁市将继续深化结对帮扶机制,切实提高帮扶成效,真正实现民族乡村的集体和农民“双增收”,为民族乡村全面振兴书写新篇章。(完)

[编辑:许昭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