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9月02日 星期四
同心促同廉同廉筑同心 浙江社院开展党外人士清廉教育
2022-08-18 17:14:45   来源:中新网浙江
学员论坛。 吴佳灵 摄学员论坛。 吴佳灵 摄

  中新网浙江新闻8月18日电(郭其钰 章明 季菲菲)“作为一名党外干部,我曾经在县级政府部门担任主要领导,对权力和腐败之间的关系有着深切体会。”“医疗卫生事业是关系千家万户的重要民生事业。卫生系统的廉政建设和行风建设,也是卫生工作的重要内容,更是推进医疗卫生行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保证。”

  此前,在浙江省社会主义学院2022年党外中青年代表人士培训班举行的“自觉践行同心同廉,推进清廉浙江建设”学员论坛上,学员代表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围绕建设清廉党派、弘扬清廉文化、提高清廉意识、积极参与清廉浙江建设等内容畅谈学习体会。

  2021年8月,浙江社院启动实施党外人士“同心同廉”教学培训提升工程,探索开展党外人士清廉教育,构建党内党外一体同步的清廉教育体系。一年来,浙江社院通过探索多种教学方式、推进云上清廉教育不断完善教学体系,结合学员实际需求将清廉教育系统融入党外人士政治共识教育中,保障统一战线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重视顶层设计 精心明确目标举措

  “‘同心同廉’工程是以‘同心’为核心目标,‘同廉’为共同主题,最终实现以‘同心’促‘同廉’,以‘同廉’筑‘同心’。”中共浙江省委统战部副部长,浙江省社会主义学院党组书记、常务副院长吴振宇介绍。

  具体如何做好党外人士“同心同廉”教学培训提升工程,提升党外人士清廉能力素养,增强同心同行政治共识,凝聚清廉建设社会共识?浙江社院联合中共浙江省纪委省监委,浙江省委统战部、驻部纪检监察组成立工作专班,经广泛调研反复打磨形成实施方案,将这项工程划分为部署、实施和总结三个阶段,探索构建覆盖12个方面统战对象的党外人士清廉教学培训体系,实现清廉教育党内党外全覆盖。

  据介绍,上述实施方案要求在完善核心课程体系、分类确定教学主题、打磨特色精品课程、探索多种教学方式、推进云上清廉教育、开展差异化教学、共建专兼职教师队伍、开展教学质量和成效评估等八个方面下功夫,努力实现党外人士在政治共识上拥护支持中国共产党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部署,在自身建设上提升党外人士自身清廉建设素养,在社会责任上提升弘扬清廉文化的涵养。

  提高教育培训质量 凝聚“同心同廉”共识

  “这是一次同心同廉的‘固防’之学。通过学习,让我坚定了植廉于心、践廉于行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必须要守牢拒腐防变防线,过好‘政治关、权力关、交往关、生活关、亲情关’,当好清廉浙江建设的坚定拥护者、积极推动者、忠实践行者。”培训中,一位学员表示“同心同廉”课堂让其收获满满。

  在开展党外人士清廉教育培训方面,浙江社院以“两个坚持”打造“同心同廉”课堂。第一个坚持即坚持创新思维,完善教学体系。浙江社院结合党外人士特点和社院办学特色,形成由22门核心课程构成的“1+3+X”核心课程体系。以社院骨干教师,浙江省纪委省监委、浙江省委党校、高校等相关单位推荐的专家学者为主组建专兼职师资团队,针对不同领域统战对象确定不同教学主题,制定分众教学方案。

  第二个坚持即坚持多样化教学,增强培训实效。去年9月以来,浙江社院在70余期各类培训班中实施一班一策、分众施教,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同时还以多种形式组织开展案例教学与研讨交流,包括开设“云法庭”案例教学,组织多主题结构化研讨,举办“民主党派清廉建设”“自觉践行同心同廉、推进清廉浙江建设”学员论坛等。

  此外,浙江社院还建成了全国首个面向党外人士的清廉主题教育展厅,通过图片、文字及数字化形式展现浙江开展党外人士“同心同廉”工程的创新探索、党外人士违法违纪警示案例、统一战线清廉传统和清廉文化等内容。

  坚持教研咨一体化 推动工程迭代升级

  今年3月,中共浙江省委统战部将该项工程升级扩面为党外人士“同心同廉”工程,进一步以同心促同廉、以同廉筑同心,形成党内外同步推进工作、同步提升能力的工作格局。

  “清廉建设不分党内党外,只要有权力、有资源、有需要,腐败就可能产生。”在“同心同廉”工程建设研究重点课题调研座谈会上,与会领导、专家、学者围绕近年来开展清廉共识引领和清廉教育方面的经验做法与问题困难展开了讨论交流。

  为增强清廉教育的学术支撑,提升决策咨询的底气,浙江社院坚持教研咨一体化,确保教学科研同向发力、互为支撑,并注重总结、分析、提炼学员交流中阐释的观点和联谊交友中体现的思想动态,形成数篇咨政报告。同时还设立新时代统一战线“同心同廉”的理论意蕴与实践路径、清廉党派、亲清政商关系、清廉文化、清廉宗教团体5个课题,形成系列调研成果和理论文章。

  据了解,经过近一年探索,浙江社院形成了党外人士清廉教育体系,有效提升了不同领域党外人士的清廉能力素养。2022年1月,该工程被中央统战部评为“2021年度全国统战工作实践创新成果”。(完)

[编辑:王晶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