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9月02日 星期四
浙人医咽喉功能康复门诊开诊 帮助“无喉者”练“腹语”
2022-08-04 17:29:14   来源:中新网浙江
浙人医咽喉功能康复门诊开诊。 浙江省人民医院供图浙人医咽喉功能康复门诊开诊。 浙江省人民医院供图

  中新网浙江新闻8月4日电 (钱晨菲)4日记者获悉,浙江省人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中心开设的咽喉功能康复门诊日前正式开诊,每周三全天义诊,实行预约制。

  “葛教授,好久不见!”“谢谢您治好了我的病!”一群“无喉”人字字清晰地向浙江省人民医院院长葛明华问好,让在场的很多人既惊奇又感动。活动现场,“90后”小伙小徐(化名)专程从外地赶来,为现场患者“现身说法”。

  “90后”小伙切喉保命

  两年多前,小徐正在为事业打拼,忙于工作的他轻伤不下火线,偶尔有不舒服也是自己吃点药应付过去。2020年,小徐发现自己颈部有块肿物,但是不痛不痒的就没放在心上。时间一天天过去,他逐渐发现自己连声音也变嘶哑了,吃了药仍久不见好。小徐这才觉得不对劲,到当地医院就诊,检查后被告知可能是气管上长了肿瘤,建议到大医院就诊。

  多方打听后,小徐及家人连夜来到浙江省人民医院头颈外科。葛明华一看小徐颈部固定的肿物,并伴声音嘶哑,立刻安排他住院做全面检查——确诊为非常少见的气管腺样囊腺癌。更不幸的是,肿瘤累犯范围已经很广泛,喉咙和甲状腺都有病灶,进一步发展会有窒息风险。充分考虑小徐的病情,葛明华随即组织全院权威专家进行肿瘤多学科讨论,专家一致认为手术是唯一的根治手段。

  与家人充分沟通后,小徐最终决定牺牲喉咙先保命。经过周密的术前检查和准备,葛明华和该院主任医师郑传铭为小徐实施了“气管恶性肿瘤扩大切除+全喉切除术”,手术非常顺利。

医护人员指导患者发声。  浙江省人民医院供图医护人员指导患者发声。 浙江省人民医院供图

  两年练成“腹语” 小伙找到新生

  术后经过近两周的恢复,小徐顺利出院。但全家人的心情不见得好转。此时的小徐发不出一点声音,只能靠着写字来表达,与人交流十分不便,原本能说会道的小徐陷入了颓废状态。

  小徐还不到三十岁,人生道路还很漫长。“恢复地不错,相信很快可以进入发音康复训练。”在复查中,葛明华鼓励小徐要重拾信心、积极康复,争取早日回归社会。他的团队向小徐介绍了全喉切除术后的三种发音方法,第一种是使用电子喉,但电子喉的声音机械,有金属音,听起来不是那么自然;第二种是在气管和食管之间安装发音钮,缺点是需要另外手术,存在呛咳或肺炎的风险;第三就是食管发音,不需要附加的手术和器具即可进行说话,音色最自然,但需要长期刻苦的锻炼。

  小徐经过反复考虑后决定尝试食管发音。他在医师和食管发音老师的指导下,不断练习。从一开始连最基础的自主打嗝都做不到,到能够控制打嗝,到第一次发出声音,再到清晰吐字,最终能够连贯说话,小徐花了整整两年。

  “我现在已经完全可以用食管发声了,朋友们都笑称我是‘武林高手’,还用上‘腹语’了。”小徐说。

  常态化公益门诊 为“武林高手”加油

  现实生活中,像小徐这样“讲腹语”的人不少。他们既不是武学大师也不是表演艺术家,他们是因罹患喉部恶性肿瘤被切除了声带的“无喉者”。

  “帮助患者恢复开朗与自信,不仅能顺利与人交流,还成功回归工作。”早在2011年,葛明华团队就前往香港学习交流,并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以往一般采用定期举办培训班的方式帮助患者,随着患者的增加以及食管发音需要反复练习的特点,在医院上下的联动支持与全面配合下,特开设咽喉功能康复门诊,包括无喉患者食管发音、电子喉发音培训、咽喉肿瘤全程功能康复指导等工作。

  葛明华表示,希望能够整合大型综合性公立医院的各方面优势,通过常态化的咽喉功能康复门诊,为更多的咽喉肿瘤患者提供康复指导,提高生活质量,更好地回归社会。

  活动现场,一位十年前的老患者李先生接到一张特殊聘书,他将担任“咽喉功能康复门诊”指导专家。李先生表示,和小徐一样,希望自己的康复经历能激励更多正在与病魔作斗争的患者,也希望自己的发声技巧能帮助到正在练习发音的患者。(完)

[编辑:王晶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