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 • 浙江 • 正文

邵逸夫医院发明“新法宝” 助直肠癌患者过上正常生活

2021-07-22 21:20:29  
邵逸夫医院团队正进行机器人手术。邵逸夫医院供图邵逸夫医院团队正进行机器人手术。邵逸夫医院供图

  中新网浙江新闻7月22日电(张煜欢 魏嫣然)当云南的陈女士(化名)被当地医院确诊为低位直肠癌局部晚期,并得知终身要在体外挂个“大便袋”的消息时,她感到有些难以接受。

  四处打听后她来到了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下称邵逸夫医院)寻找新的治疗方案。手术后,邵逸夫医院采用了可降解的“小沙漏”代替“大便袋”,助她过上了和正常人一样的生活。

  患者确诊低位直肠癌 抗拒造口袋

  不久前,陈女士千里迢迢从云南赶来杭州,见到邵逸夫医院肛肠外科主任医师宋章法时,她第一句话便是:“宋医生您帮帮我,我不想挂造口袋,只想和正常人一样生活。”

  陈女士回忆,今年春节前她出现了频繁便血的症状,由于工作性质需久坐,她第一反应是痔疮引起的便血,而在当地医院检查后的结果给了她当头一棒——确诊为直肠癌,且是局部晚期。

  “当时我一下子就崩溃了。”陈女士大受打击,但很快接受现实,下定决心积极配合治疗,在当地医院接受了术前放疗。但有两个问题让她心里犯了怵。

  原来,陈女士的肿瘤距肛门太近,盆腔内有丰富的血管和神经,一旦损伤或者没有精确切除,就会严重影响大小便以及其他功能。并且,由于低位直肠癌容易发生结直肠肿瘤手术最严重的并发症——吻合口漏,可能会引起严重腹腔感染和腹膜炎,因此需要做临时性保护造口,“挂大便袋”——让爱美的陈女士无法忍受。

  面对患者诉求 医院推出全新治疗方案

  据了解,针对患者保肛、不做造口的诉求,此前邵逸夫医院肛肠外科探索出了全新的治疗方案:机器人手术联合支架法肠道转流术。

  宋章法介绍说,低位直肠癌由于盆腔空间局限狭小,边上神经很多,就算依靠传统腹腔镜手术保住肛门,患者随后的大小便功能和性功能都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而机器人手术恰恰是应对这一难点的有力武器。

  “机器人手术术中视野立体,具有三维放大的效果,使得手术操作更精准,机器人的机械臂手腕灵活,能大角度在狭小空间内进行仿真操作,更好地保护患者神经和血管等组织,让‘大手术’实现‘小切口’‘小损伤’。”宋章法说。

  “新法宝”亮相:可降解的“小沙漏”

  至于陈女士最担心的肠造口问题,宋章法又拿出了一件“小沙漏”一样的“新法宝”——可降解小肠转流支架。

  这是邵逸夫医院院长蔡秀军的最新临床发明,打破了沿用166年的做临时性造口、需二次回纳的传统术式,专门针对低位直肠癌患者。

  “一般吻合口漏高发于术后前两周,而由特殊无害生物材料制成的可降解支架三周左右会自动降解,此时引流管和腹壁已经粘连形成窦道,把引流管拔除,肠液自然会流入大肠形成粪便,顺利从肛门排出,无需进行二次手术。”宋章法说。

  不久后,宋章法为陈女士做了标准的机器人下全直肠系膜切除术和小肠支架转流,两个多小时即完成全部手术。术后3天,她就能进食营养液和流质,术后第6天就能出院了。

  术后3周,陈女士在复查拍片后,发现支架已经降解,已可以拔除小肠引流管了,这也意味着陈女士过段时间便能回归“正常生活”了。(完)

[编辑:胡婉颖] 来源:中新网浙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