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 • 浙江 • 正文

解密浙江乡村“共富”之道:小小枇杷成“致富金果”

2021-05-17 13:45:59  
雷甸枇杷  谢尚国 摄雷甸枇杷 谢尚国 摄

  中新网浙江新闻5月16日电(记者 施紫楠)驱车驶入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雷甸镇杨墩村,随处可见成片枇杷树,一颗颗金黄的果子缀满枝头。

第十六届枇杷文化节现场  谢尚国 摄第十六届枇杷文化节现场 谢尚国 摄

  雷甸种植枇杷已有1400年历史,目前种植面积近5000亩,年产量近2000吨,产区分布在杨墩、双溪、东新、和平等村。其中,杨墩枇杷更是在唐代就被列为贡品,有着“天下枇杷数塘栖,塘栖枇杷产杨墩”的美誉。

  经过千余年发展,一颗颗金黄的枇杷,成为带动一方产业兴旺、农民增收的幸福之果。

  今年年初,浙江被赋予“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新使命,迎来先行探索机遇。共同富裕,乡村是关键。如何写好“共赢”文章?雷甸,或成为观察浙江乡村探索“共富”路径的一个窗口。

  早在2006年,杨墩村就建立了“佳珍”枇杷品牌,由村内合作社统筹,统一收购、统一销售,严格把关枇杷质量。这一抱团发展的举措,不仅打响了杨墩枇杷的知名度,也拓宽了村民的枇杷销路。

主播在“直播带货”  谢尚国 摄主播在“直播带货” 谢尚国 摄

  近年来,通过搭建“电商联盟”、绘就“数字乡村一张图”等营销模式,雷甸更是将枇杷传统销售和网络销售相结合,进一步拓宽销售产业链,极大提高雷甸枇杷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为果农增收致富打开全新局面。

  为了保质保量把枇杷从田间“枝头”邮寄到客户“舌尖”,该镇与冷链公司合作,将枇杷进行专业包装,果农能以较低的运费和较高的售价,拓宽枇杷销路。

  和平村村民孙建华从小在枇杷地里长大,也种了几十年枇杷,一亩地能产出三四千斤鲜果,“村里六百多户人家,家家户户都种枇杷。而且现在农户自己也会在网上卖枇杷,村委旁边就有个顺丰快递点,专门用来邮寄枇杷。”

枇杷创意产品  施紫楠 摄枇杷创意产品 施紫楠 摄

  如果说,枇杷树是雷甸的“摇钱树”,枇杷产业化则是其生命线。

  枇杷是时令水果,一般只在5-6月上市,且储藏、运输等要求很高。为了能延长销售季节,打造特色枇杷品牌,该镇一直注重枇杷产品研发和创新,希望以此提高产品附加值,实现乡村振兴。

  在16日举办的第十六届枇杷文化节现场,枇杷果酱、枇杷棒冰、枇杷烧饼、枇杷蛋糕等众多枇杷创意产品便夺人眼球,引人驻足。

  “枇杷鲜果即使放在冰箱里,最多也只有一个多月保质期。但是新研发的枇杷果酱,添加柠檬作为防腐剂,至少能保存一个半月时间。”雷甸成校校长潘晓利告诉记者,经过加工后,枇杷的价格在原有基础上提升了4至5倍。

  “系列枇杷创意产品的问世,不仅拓宽了枇杷销路,也减少了枇杷损耗,节省了人力和时间成本。”潘晓利说,接下来,雷甸成校还将继续研发更多的枇杷创意产品,并推广枇杷文化助力乡村振兴。

  受疫情影响,2020年可谓开启了“全民带货”的浪潮,各行各业纷纷加入“直播带货”大军。在新趋势的发展下,许多农村青年、乡镇领导也走上了互联网“创业”之路,各地农产品搭上“直播带货”快车。

  “雷甸枇杷品种以红种、白沙为最佳,红种果肉黄中带红,味甜微酸,皮厚肉实耐贮运;白沙,色如松脂,味甜汁鲜……”现场,面对镜头,两位主播正对雷甸枇杷进行直播。

  “去年疫情对农产品销售影响较大,为此我们专门推出直播平台帮助农民进行销售。今年,雷甸枇杷成为主推产品,卖出订单主要以长三角地区为主。”直播平台相关负责人、浙江湖州筋斗云文化科技有限公司市场总监周进进说道。

  周进进表示,直播开播4小时,在线观看人数已达13500人次,卖出枇杷224单1120斤。

  由此可见,雷甸枇杷,如今已真正化身为山野乡间的“致富金果”,也成为浙江探索乡村“共富”新路径的生动缩影。截至2020年,浙江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930元,连续36年居全国省区首位;城乡居民收入比1993年以来首次小于2……

  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既是赋予浙江的重任,也是人民的期盼。放眼当下,浙江各地乡村皆在提供更深层次的乡村振兴“共富”经验,助推该省成为透视中国未来乡村的重要窗口。(完)

[编辑:王晶琦] 来源:中新网浙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