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 • 浙江 • 正文

浙江宁波打响知识产权保护组合拳 实现“量质”齐升

2021-04-26 15:33:20  
新闻发布会现场。  周维强  摄新闻发布会现场。 周维强 摄

  中新网浙江新闻4月26日电(记者 林波)专利商标品牌建设成果持续领先、地理标志运用成效明显、版权登记与保护力度不断加大、植物新品种和种质资源选育工作扎实推进……回首2020年,浙江省宁波市全面推进专利、商标、版权、地理标志等重点领域建设,知识产权工作成效实现“量质”齐升。

  “我们积极推动构建集‘严、大、快、同’于一体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实现了从‘单点作战’向‘立体化保护’的转变。”4月26日,在宁波市2020年度知识产权工作情况新闻发布会上,宁波市知识产权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金珊表示,该市知识产权的创造、运用、保护、管理、服务能力得到明显提高,“为我市激励创新、深化改革和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知识产权保护实现“量质”齐升

  数据显示,2020年宁波专利授权量达60575件,同比增长28.28%,位居浙江省第一;其中发明专利授权量5340件,同比增长5.22%;PCT发明申请677件,有效发明专利量30551件。

  在地理标志运用上,“龙山黄泥螺”“慈溪秘色瓷”等10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申请注册。“奉化雷笋”、“象山竹根雕”等2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获批,亿元级产值等级的地理标志达到18件。

  金珊表示,2020年,宁波全市知识产权价值有效运用更加活跃,实现从“单一效益”向“综合效益”的跨越发展。

  在全面推进企业知识产权运用方面,宁波积极开展工业企业知识产权运用试点工作,不断提高试点企业的管理水平和运用能力,该市17家企业列入工信部公布的2020年工业企业知识产权运用试点名单。

  立足研发专利关键指标,宁波推行一系列科技成果产业化项目,2020年完成发明专利产业化469个,开展重点自主创新产品推荐目录3批,公布重点自主创新产品122项。

  破解知识产权审判“四难”问题

  在知识产权审判中,“举证难、周期长、成本高、赔偿低”的“四难”问题一直存在。

  宁波市中级人民法院常务副院长沈海东表示,“四难”问题一直是知识产权保护中的“老大难”,目前社会各界反映仍比较强烈,需进一步加大改革创新力度,从实质上加以解决。

  沈海东以破解“举证难”为例,宁波法院一是加大文书提供命令规则、举证妨碍排除制度的适用力度,降低举证难度;二是加大依职权调查取证力度,增加律师调查令的签发数量;三是引导当事人运用电子存证技术保存证据;四是组建兼职技术调查官和技术调查官助理队伍,配备专业人民陪审员。

  在破解“周期长”方面,宁波法院一是对于疑难、复杂、新类型案件,定期召开专业法官会议,加快审理进程;二是以案件繁简分流改革为契机,推广运用简式裁判文书;三是严格委托鉴定、中止诉讼等审查标准,减少审限拖延;四是推进类案合并审理,探索个案示范诉讼;五是探索适用先行判决机制,提升救济及时性。

  启动“龙腾行动2021”专项行动

  为深入贯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创新型国家建设,有效打击进出口侵权货物违法行为,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今年,海关总署在全国海关再次组织开展知识产权保护专项行动(代号“龙腾行动2021”)。

  宁波海关副关长苏铁表示,这是自2017年以来,海关总署部署开展出口知识产权优势企业知识产权专项保护行动以来,第5次开展全国规模的专项行动,“‘龙腾行动2021’开展至今,宁波海关已查获侵犯知识产权案件126起,查扣各类侵权货物约1140余万件,案值约1020万元。”

  据悉,与往年相比,本次行动具有打击力度更大、执法范围更广、服务措施更优化等特点。

  此外,宁波海关还同步实现区域联动,把对自主知识产权企业的帮扶纳入浙江省内海关执法协作范畴,共同开展优质企业培树,引导自主知识产权企业进行海关备案。

  截至目前,浙江省知识产权有效备案数据为11031个,占全国的31.55%,权利人数量达2761个,两项数据均位居全国第一。(完)

[编辑:马牧青] 来源:中新网浙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