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9月02日 星期四
十九年持续深化“千万工程” 浙江乡村增添“共富味”
2022-11-11 11:00:55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万市银杏吸引游客走进乡村。 钱晨菲 摄万市银杏吸引游客走进乡村。 钱晨菲 摄

  中新网杭州11月10日电 (钱晨菲 李军)十九年来,浙江持续深化“千万工程”——从“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到“千村精品、万村美丽”,再到“千村未来、万村共富”……如今,该省乡村“气质”不断提升、农民生活条件日益改善,美丽乡村魅力愈发浓郁,“共富味”亦逐步凸显。

  追青逐绿 和美与共

  已是初冬,但“禅茶第一村”杭州市余杭区径山镇径山村仍有绿柳翠竹的景致,乡村的传统古朴与现代时尚因为“禅味”有了完美融合。三三两两的游人置身其间、围坐品茗,体验乡村慢生活,令人心旷神怡。

  景在村中、村融景中。在浙江,像径山村这样的美丽乡村已由单片“盆景”变为了整片“风景”。

  多年来,浙江深入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农村垃圾治理、污水治理、厕所改造“三大革命”作为农村人居环境提升的突破口,持续深化“千万工程”,加快海洋风情、钱江山水、生态绿谷、江南水乡、和美金衢等“五朵金花”组团发展,不断加强乡村文化保护和古村落保护利用,积极探索建设“无废村庄”“低碳村庄”,乡村整体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全局性变化。

  眼下,干净整洁成为浙江全省村庄的新常态,景致如画渐成乡村的共有标识。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底,浙江已累计建成美丽乡村先进县58个、示范县56个、示范乡镇610个;创建美丽乡村风景线665条、特色精品村1835个、新时代美丽乡村达标村15841个;浙江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建制村覆盖率96%,农村卫生厕所覆盖率99.87%,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位列全国“第一方阵”。

  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上,浙江继农村人居环境“三大革命”之后,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如何再接再厉?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这为浙江进一步深化“千万工程”指明了前进方向。

  美丽乡村,更需要和谐发展,和美与共,才是大美。

  对浙江而言,推动和美乡村发展,离不开数字赋能。浙江多地充分尊重村庄原有肌理,以数字化改革激发乡村发展新动能,全面推进乡村建设和治理体系重塑,在和美乡村建设方面已有很多颇见成效的“微探索”。如东阳市南马镇花园村创新打造“花园码”,健全“小事当天解决、大事三天解决”的矛盾化解机制和“一网覆盖、智慧联动、网格巡查”治理工作体系,实现全村域一“码”治村、有效治理。

  眼下,浙江正借数字化改革,大力推进“三改融合”,加快开发“浙里未来乡村在线”等系列应用,“浙农码”赋码用码量突破1亿次;推广乡村数字化治理“一张图”,深化“县乡一体、条抓块统”县域整体智治改革,加强“141”框架下党建统领网格智治,创建善治示范村8097个,努力为全国建设新时代和美乡村“打样”。

  
万市银杏吸引游客走进乡村。 钱晨菲 摄万市银杏吸引游客走进乡村。 钱晨菲 摄

  组团发展 拥抱未来

  新时代要有新作为。去年以来,浙江立足“千万工程”,把未来乡村作为引领美丽乡村迭代升级的重要抓手,先后印发《浙江省深化“千万工程”建设新时代美丽乡村行动计划(2021—2025年)》《关于开展未来乡村建设的指导意见》等政策文件,并明确将未来乡村建设作为共同富裕现代化基本单元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乡村建设加速向“千村未来、万村共富”迭代升级。

  在该省不少“三农”专家看来,未来乡村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强化系统观念,运用集成方法推进。浙江深化“千万工程”的着力点已深入拓展到了产业、风貌、文化、邻里、健康、交通、治理等各个领域,通过数字赋能农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精神文化全面提升。

  “一年多来,浙江已建立起未来乡村的指标体系、工作体系、政策体系和评价体系,先后两批启动378个省级创建村建设,建设各类项目4488个,带动市县建设未来乡村509个。”浙江省农业农村厅社会事业处相关负责人说。

  组团发展,拥抱未来。片区组团式推进,正成为浙江多地推进未来乡村建设的新创举。

  2020年,湖州市提出了“组团式未来乡村”概念,决定每年建设10个左右新时代美丽乡村样板片区。两年来,湖州的“组团式未来乡村”首批10个样板片区累计实施项目114个,共撬动了16亿元的社会资本投入。

  无独有偶,地处浙西山区的衢州,今年启动未来乡村连片发展实验区建设,即以1—2个未来乡村为核心,联动若干地域相近、产业相融的美丽乡村抱团发展,在资源统筹中实现更大乘数效应的共富共美。

  以龙游县小南海镇的团石未来乡村连片发展实验区为例,今年以来,当地以“团结一心点石成金”为实验区创建主题,以团石村为核心村,联动红船头村、汀塘圩村共同发展,积极打造“三地两区”——未来乡村连片发展先行地、历史文化活化创新地、滨水休闲旅游打卡地、城乡融合发展样板区、基层连片治理示范区,实现了千年文化与现代生活的融合。

  目前,衢州市已推出了农业型、生态型、文化型等多种未来乡村连片发展模式。今年1—8月,该市6个未来乡村连片发展区域联动19个周边村庄共同发展,共实现村集体经营性收入1000余万元,同比增长超两成;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6808元,同比增加11.3%。

  固本强基 强村富民

  浙江接续实施“千万工程”与努力探索农民共富共享的生动实践已经密不可分。2021年,浙江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5247元,连续37年居省区第一;城乡居民收入倍差缩小到1.94,连续9年呈缩小态势,成为全国城乡收入差距较小的省份之一。

  浙江从农业农村现代化先行、城乡一体化、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等战略格局中找寻实践路径,将美丽资源转化为美丽经济,让更多村庄实现强村富民。

  眼下正是欣赏银杏的季节。在杭州富阳万市镇,不少游客被成片金黄的银杏吸引,纷纷前来打卡。据悉,“浙江省银杏之乡”是万市镇最响亮的生态金名片,全镇拥有银杏林面积267公顷,仅杨家村就拥有百年以上树龄的银杏树1200多棵,“银杏王”树龄已逾千年。

  曾经的万市,发展靠“卖石头”,当地以壮士断腕的决心,通过10年整治关停所有石灰窑和矿山。如今,万市开始“卖风景”,立足当地自然资源打造四季旅游品牌,五年来吸引游客超20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6800余万元。以万市山房联盟为代表的民宿经济实现从无到有,至今已培育山房民宿68家、山货体验店50家。看到发展机遇的乡贤也开始回流,农文康旅等主导产业落地万市,为山乡建设插上了产业之翼。

  今年以来,浙江聚焦缩小三大差距,聚力农村“扩中”“提低”,联动打好以集体经济为核心的强村富民乡村集成改革组合拳。前三季度,浙江全省村级集体经济总收入达530亿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9%,低收入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4.7%。(完)

[编辑:孙妮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