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 索
把你的节,我的节,串一串……
2024-02-18 10:41:00   来源:中新浙里

  俗话说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

  同样一个春节

  在浙江各地过法却不尽相同

  把你的节,我的节,串一串

  串成一幅“浙里春节图”

  每一处独具特色的民俗

  都潜藏在我们的血脉里

  默默地为我们指引着回家的归途……

  杭州淳安“猪头祭祖

  杭州淳安县金峰乡朱家村“猪头祭祖”已有八百余年历史,是当地最为重要的春节文化活动之一。

Image

  浙江省淳安县朱家村村民正在宗祠举行“猪头祭祖”仪式。

  据《朱氏宗谱》记载,朱熹第四代后人朱澹,因逃避元兵迫害,从江西逃到淳安锦坑源头定居,始称朱家村。从此以后,朱澹每年春节都会用猪头祭祖,既时时警醒自己不可数典忘祖,又彰显丰收喜悦,欢庆六畜兴旺。

  “朱、猪、祖”三个谐音的字是朱家村民俗的独特之处,一头饲养了整年的猪,是传统中的“大礼”,以猪头祭祖,是朱氏后人表达对祖先神灵恭敬的方式。

  如今,每年正月家家户户将猪头供奉到宗族祠堂,祭祀祖先,祈求来年合家平安、万事如意。期间,还会赛出最大最精美猪头,由族长给予奖励。

  宁波宁海“山头灯人会”

  山头灯人会,也称“鳌山灯会”,是宁海县长街镇山头村元宵期间举行的传统节庆活动。

Image

  图源:宁海发布

  据《旗山冯氏宗谱》和《山头村史》载,该活动自明朝起历代相沿,迄今有500年左右的历史。

  山头灯人是以泥捏纸粘的百余个微型戏曲人物为主角,安插在古亭古楼模型上。巡游之后则在下面放上火盆,利用热力上流的原理,让灯人开始转动,惟妙惟肖。

  “灯人”的“灯”字,为“人丁”的谐音,寓意村庄人丁兴旺。

  灯人节已然成为山头村一年里最热闹的日子。

  温州泰顺“百家宴”

  元宵节设百家宴,源于祭春福,是当地族人“聚宗亲,商族事,祈丰收,保平安”的祭祀求福民俗活动,几乎家家户户都参与而得名。

Image

  百家宴发源地泰顺县三魁镇,厨师在准备饭菜。

  泰顺百家宴源于三魁镇张宅村,据当地明代《张氏宗谱》和地方史料清代《分疆录》记载,有着800多年的历史。

  三魁张氏族人在每年的元宵节祭祖后将会举办“祠堂饭”,并邀请邻村的外姓人参加,“祠堂饭”渐渐演变成了一场元宵节的大聚餐,不管远近,来的都是客,都可以参加聚餐。

  百家宴最根本也是最重要的内容,就是举行盛大的典礼祭拜地方神祉王乞佬、陈十四娘娘和祭祖活动。

  泰顺百家宴不仅是一场“吃”的盛会,踩街、唱大戏、舞龙狮、燃放药发木偶等传统民俗活动也将在宴会前后一一登场。

  绍兴 “祝福”

  绍兴民间的祝福大典,俗称“请大菩萨”,亦称“祚福”,意为祭祀福神,是一年中最为隆重的祭祀活动。

  “祝福”的时间是在农历的腊月二十三夜到除夕夜之间,可以把这段时间称为“祝福期”。

Image

  图源:浙江非遗

  一般人家多用鸡、鹅、猪肉三牲福礼,殷富人家则再加牛、羊肉谓五牲福礼。祝福仪式,由男性当家人为主祭人。

  主祭人点香插烛后,全家男丁按辈份、年龄,依次朝外行三跪九叩大礼。

  祭拜完毕,主祭人斟酒一遍,接着举行“送神”礼。

  金华浦江“杭坪摆祭”

  每年农历正月十九至二十一在金华浦江杭坪村举办的杭坪摆祭,是浦江民间祭神拜祖的一种最高规格的礼仪,始于清朝康熙年间。

Image

  图源:浦江发布

  最隆重的环节当属迎送关公,锣队、铳队、旗伞队、香桌、什锦班和近千名手持香烛的虔诚村民,赶到关公庙迎接关公。

  一路上大旗猎猎,锣鼓阵阵,铜铳齐鸣,队伍绵延达1公里左右,场面十分壮观。

  关公迎好后,便开始摆祭。

  村民们将精心准备的各种祭品如米塑、架猪、架羊,摆放在关公像前,来祈佑新的一年能五谷丰登、六畜兴旺、风调雨顺、百姓平安。

  台州临海“元宵灯会”

  台州人的元宵并不在十五这一天,而是以十四为节日,俗称“十四夜灯会”,又叫“上元张灯节”。

Image

  图源:临海发布

  除了比别的地方提早一天过,临海还有一些独特的元宵习俗:

  一是满街毛兔灯,从刚刚学步的娃娃到十二三岁的儿童,手里都捏着一根线,拉着毛兔灯满街跑,蜡烛点在兔肚子上,把白兔照得通体透亮。

  二是家家户户吃糟羹,糟羹的制作方法很简单,以肉、菜和粉,杂荠、笋作羹,以多为贵,谓之“吃糟羹”。

  三是闹花灯,不但有鳌山、宝船、金猴、狮子、龙等传统造型,更有独具临海特色的闹皇船、古城高跷、抬阁、莲花落、锣鼓亭、等民间艺术大展示。

  四是猜灯谜,灯谜一般都附贴在用五彩纸扎的透明花灯上,即可当作装饰品,又富有文化韵味。

  五是细吹亭,这可是灯会游行的压轴戏。细吹亭做工精细精美,挂着流苏,吊着灯笼,披着彩缎。乐队围绕着细吹亭演奏,吹拉弹奏。

  衢州龙游“硬头狮子”

  硬头狮子是衢州龙游县湖镇一带民众在迎神赛会上演出的一种传统舞蹈,相传起自唐代,于清康熙年间兴盛。

Image

  图源:微龙游

  千百年来,当地百姓每年正月的“迎神赛会”,都要舞着硬头狮子走村串户,灾荒年景,用以驱邪纳吉;和平年景,以娱乐为主,祭拜、祈福为辅。

  硬头狮子外形介于狮、牛、马、虎之间,俗称“四不像”。

  狮子头上有铜铃般的眼睛、斜翘的招风耳、隆起的鼻子、内外畅通的鼻孔和血盆大口。口中牙齿洁白、舌头绛红、下颌方平。

  舞狮者能从鼻孔和嘴巴中标、辨方向。两耳根有绳子连结,只要用手指动绳子,两耳就会摆动。

  演出时,在双开锣、火铳、爆竹的热烈气氛烘托下,硬头狮子通过起跳、摆威、夹口、撒衣、侧蹲、擎狮等动作,展示狮子高大威猛、驱邪镇妖、勇猛刚烈的性格与精神。

  丽水遂昌“班春劝农”

  “班春劝农”发源于遂昌,是中国传统农业文明中的迎春文化表现形式。

Image

  班春劝农典礼现场。

  “班春”,即颁布春令;“劝农”,即劝农事、策励春耕。

  2016年,“班春劝农”作为中国“二十四节气”中“立春”节气民俗活动代表,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400多年前,明代著名文学家汤显祖在平昌(现浙江省遂昌县)任知县期间,勤政惠民,春耕时节都要率衙役带着花酒和春鞭,举行“班春劝农”仪式,奖励农桑,劝农人勤作农事。

  从那时起,“班春劝农”成为每年春天县衙鼓励农人春耕生产的一项重要活动。

  汤显祖的著作《牡丹亭》第八出《劝农》就将“班春劝农”记录其中,他也曾在诗中如此描绘:“家家官里给春鞭,要尔鞭牛学种田。盛与花枝各留赏,迎头喜胜在新年。”

  嘉兴海宁“硖石灯会”

  灯会,又曰灯市,俗称迎灯,也可以叫灯节。

  海宁元宵前后的硖石灯会活动,始于唐代而盛于南宋,一直是浙北地区具有影响力的民俗活动,素有“江南第一灯会”的美誉。

Image

  图源:海宁发布

  硖石灯会发展到清代,有了更多自己的特色,和其他地方最不同的就是“迎灯”。大家或扛着,或提着,或抬着一盏盏灯彩,在路上行走展示。道路两侧的店铺也会纷纷配合挂上灯彩,有的商家还会请来戏班子,在店门口吹拉弹唱配合迎灯活动。

  每次大型灯会活动,周边县市的市民都赶来赏灯。

  舟山渔民吃“世饭”

  由于靠近海洋,舟山许多习俗也与大海有关,特别是以打鱼为生的渔家,更是有约定俗成的过年习俗。

Image

  图源:浙江旅游

  每年正月初四,鱼行要请渔家吃“世饭”,鱼行主在年三十前便要预先发出“恭贺新喜”的年帖,并预约吃“世饭”,将与本行有关系的或将发展新关系的渔户,请来吃饭。

  湖州长兴“干鱼荡”

  风风火火干鱼荡,开开心心过大年。

  在湖州长兴,每年的春节前,村民都提早清挖池塘,抽水捕鱼,一家干塘,众邻帮忙,一派丰收喜庆景象。

Image

  图源:文旅湖州

  “干荡”是内荡捕捞的一种主要形式,将塘中的水全部抽干来捕鱼,十分彻底。

  “干荡”时常常十分热闹,池塘边上全都站满了人,有的是“荡主”请来帮忙的,有的是准备参与“清荡”的。

  鱼塘抽干水后,先由“荡主”带人下塘捕鱼,等他们将家鱼和主要野鱼全部抓完后,便允许早已候在一边准备“清荡”的人下去捕鱼了。

  “清荡”者以孩子居多,一时间,他们个个腰间挂个竹篓,浩浩荡荡地冲下池塘,眼明手快地去抓那些“漏网之鱼”,场面十分热闹。

[编辑:孙妮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