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9月02日 星期四
育人记|乡村教师是“留”还是“流”?
2022-09-26 13:34:54   来源:文一君

  出   品 | 中国新闻社浙江分社

  为帮助家长、年轻老师,科学、理性地应对孩子/学生成长中的诸多挑战,文一君推出了一档栏目——“育人记”,通过采访浙江省内名师、名校长和家庭教育专家,为大家提供专业、实用的教育借鉴。

  教育是乡村的重要支柱,优先发展乡村教育,形成一批高质量乡村教师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当前乡村教师面临哪些挑战?如何让乡村学校拥有更多的好老师?

  针对这些问题,本期育人记以评论形式为大家答疑解惑。

  “爷爷奶奶教小学,哥哥姐姐教中学”,这曾是浙江许多乡村教师队伍的素描:乡村中小学里或是年龄偏大、知识结构陈旧的老教师,或是刚刚师范毕业、教学经验欠缺的新教师,优秀教师流失严重,乡村教育质量难以保证。

  据悉,近些年来,教师队伍整体面貌发生了格局性变化,形成优秀人才争相从教的局面。但也不可否认,乡村教师与城市教师存有地区差距。

  杭州建德市大慈岩初级中学副校长汪哲昌在乡村从事教育近20年,据他观察,乡村教师向城里流动的情况较为普遍,有的学校一年就有十几个老师向城市学校流动。

  如何留住优秀乡村教师?

  汪哲昌认为,要让乡村教师岗位待遇对区县当地的大部分教师具有吸引力,如教师农村任教津贴要与农村工作年限挂钩,津贴额度呈阶梯式增长,年限越高,差距越大。

  在乡村工作的这些年,汪哲昌也感到学校生源变少,按比例核定教师中高级职称的政策,又使乡村教师每年可获得的职称晋升名额越来越少,很多年轻老师不敢“留”。

  这两年,杭州市对农村教师职称评聘采取了很多倾斜举措,比如对在乡村学校工作满3年且仍在乡村学校任教教师的教育教学成果不作刚性要求;对在农村任教满20年并仍在农村任教教师的教育教学研究成果提交1篇(项)即可;对在乡村任教满30年且仍在乡村任教的教师,可单列评聘高级职称;根据浙江省统一部署在淳安县专门实施特级教师定向评定。

  据悉,杭州当下正在开展“美好教育”共同富裕试点实践,加快淳安、桐庐、建德和临安等市域范围内的山区4县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

  目前,杭州市推进山区4县教育共富,主要从三个层面入手,一是跨区域跨层级的高中名校集团化办学,二是城乡义务教育共同体建设,三是组团式教育对口服务农村中小学。

  自今年9月份开学以来,杭州市本级和主城区已有110名优秀教师已深入山区4县了。乡村教育已经“流”了起来。

  2022学年新学期伊始,杭州市教育局牵头对山区4县首次进行规模化、体系化的组团式教育对口服务,作为该市共同富裕建设在教育领域的特色创新行动。由该市教育局组织城区和市直属若干学校选派优秀骨干教师,组建4个服务团队,每个团队20-30人,分别下沉山区4县,每轮服务期限为2年。

  服务团队以整体赋能式、学科示范式、专项领航式等形式,从管理带动、教学引领、教研助力等方面,主要在当地农村中小学全职开展教育对口服务。

  据媒体报道,浙江安吉县梅溪中学科学教师金文燕,参加工作仅6年,却早已成为学科组长。年纪轻轻的“小金老师”,为何成长如此快速?

  答案只有4个字——学在城里。

  原来,2015年从杭州师范大学毕业后,金文燕没有立马下到乡村学校任教,而是根据安吉县教育局统一安排,到县城最好的中学跟岗3年,接受该县学科带头人手把手指导。2018年分配到梅溪中学后,金文燕迅速独挑大梁,结合学生特点设计课程,用科学火苗点亮求知灯塔。

  比起留住乡村教师,杭州市教育局副局长高宁更赞成“流住”乡村教师。

  乡村教师扎根乡村教育非常伟大,但每一个教师也有他的人生选择,不可能要求一辈子都能留在乡村。如果把农村学校比作一个水池,那我们应该打造活水涌动的池、能定期换水的池,而不应让它成为“死水一潭”。

  关键在于要有合理的“流动”秩序设计,比如用下乡服务年限、职称(职务)晋升阶梯等硬杠子来确保定期换水,并在服务期内提供充足的补贴等保障,不求所有但求所用。

要通过完善政策、机制,让更多的新锐教师、更多的教育资源向乡村“流动”。要通过完善政策、机制,让更多的新锐教师、更多的教育资源向乡村“流动”。

  此外,本期育人记从驻扎乡村近20年的杭州建德市大慈岩初级中学副校长汪哲昌了解心声。

他建议:

  他建议:

  1。每年要选拔一定的优秀乡村教师与省内名师结对培养;优秀农村教师参加业务竞赛,区县教育局有关业务部门要提供集训或指导帮扶;选聘区县学科带头人、教研大组成员等的机会和参加市级以上各类培训的机会要高于城镇学校,以此培育人才,培训经费须专项资金保障。

  2。乡村学校的教师年度考核,优秀的比例要适当高于当地平均数;评选各类综合荣誉,如教坛新秀、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劳动模范等的比例要适当高于当地平均数;各级政府可面向乡村教师单设荣誉奖励。

  3。教育局和学校给乡村老师的压力要符合乡村教育的实际。当下农村教育环境与城市是有区别的,家长对孩子教育的重视程度和方法也是有差别的,农村学校主要培养劳动型人才和技能型人才为主,以培养学生的精神品质和独立自主能力为主要目标。

  因此,不能以学科均分作为评价老师的唯一标准,要综合衡量优质生源的保持率和增长率,以及学生学科素养的发展程度,允许出现班级学科教学成绩不突出但成果突出的情况,如语文演讲、作文等,适度降低农村好老师的标准,让更多的老师看到自己能够成长为好老师的希望,并能发展自己的特色风格。

  4。适度降低乡村教师职称晋升的门槛。例如,人社部文件载明晋升副高级职称论文不作硬性要求,浙江省人社厅对教龄20年以上的教师晋升副高级职称只要求提供1篇符合条件的论文。但实际上,以上两条政策适用并不广泛。

  再参照浙江省的农村教师晋升副高级职称时外语不作考核要求,符合一定条件的乡村教师在晋升副高级职称时论文不作要求的政策具有可行性。借此可吸引更多优秀的老师至少在评上副高前在乡村学校努力工作。

  5。探索乡村名优教师工作室(站)建设,帮助优秀乡村教师努力成为当地乡村教育领域的专家,使其走在乡村教育研究的前沿。特别要防范乡村学校的优秀教师疲于作为学员多头参与市县名师工作室的情况,乡村名师与区域名师应并行发展。

[编辑:孙妮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