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9月02日 星期四
育人记 | 如何判断课后作业多了还是少了?
2022-08-01 09:23:27   来源:文一君

  出   品 | 中国新闻社浙江分社

  图  片 | 学校供图 

  为帮助家长、年轻老师,科学、理性地应对孩子/学生成长中的诸多挑战,文一君推出了一档栏目——“育人记”,通过采访浙江省内名师、名校长和家庭教育专家,为大家提供专业、实用的教育借鉴。

  “双减”对学生作业提出明确要求:小学每天平均作业时间控制在60分钟以内,初中控制在90分钟以内。如何对付作业管理这块难啃的骨头?老师们布置的作业到底是多还是少呢?针对以上难题,文一君邀请了浙江省教育科学研究院附属实验学校校长唐宇红为大家答疑解惑。

浙江省教育科学研究院附属实验学校校长唐宇红浙江省教育科学研究院附属实验学校校长唐宇红

  文一君:在“双减”工作一周年之际,浙江推出“浙江‘双减’年度十佳样本”,浙江省教育科学研究院附属实验学校的‘作业“健康码”:基于“作业负担风向标”的作业公示制度’成为十佳样本之一。作业减负是“双减”的一个重点,“双减”落地之后,学校作业有哪些变化呢?

  唐宇红:其实在“双减”以后,我们首先做的是限制和控量,长期以来大家都在这方面上做很大的努力,但是作业总量一直控不下来,这其中有多方面的原因,我们学校也一直在这个方面进行尝试。

  其实,我们学校很早之前就在做作业限量。“双减”落地后,我们又把作业限量这项工作进一步推进,推出了作业“健康码”。

  关于作业“健康码”,我们是面向家长、学生和教师进行公示。其中,针对家长,我们通过一栏两码在学校门口进行公示。家长通过扫码可以对作业的量和质提建议,也可以通过扫码或者电话的方式,直接与相关的部门取得联系。

  每天的作业公示

  针对学生,我们学校也有公示制度。在每个班级,我们会将每天的作业,包括一些建议,通过黑板的形式展示。

  而针对老师,我们学校也设置了“作业负担风向标”,通过学生来监督作业的质和量。

  为此,我们根据学生特征不同、学力不同,将学生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学习比较好的,我们叫首席作业质量官,首席作业质量官可以给老师提建议;第二类叫作业监测员,主要针对学习中等的孩子,他们会将每天作业的完成度以及一周时间内的作业体验感反馈给老师;第三类叫好习惯养成宣讲员,主要针对学习相对比较弱的孩子,希望通过宣讲好习惯,养成分享的习惯,在促进学生自身的同时,也带动后面的孩子。

  此外,每周,我们学校还会召集作业圆桌会,通过学生们的反馈,把每一个班级的学科作业的总量汇聚起来,通过作业“健康码”的形式反馈给老师。

  作业圆桌会

  比如说三类孩子反馈都比较好的,我们就赋绿码。如果大家觉得作业量布置的比较少,少不一定是好,因此我们会赋黄码。如果作业的量或者难度超过学生承受范围,我们就赋红码。

  通过作业圆桌会,每周的作业“健康码”不仅是行政的工作,而是通过学生的感受来对老师提供建议。通过这种方式,使老师、家长以及学生进行有益的作业管理。

  不仅如此,如今,在作业的形式上,我们也有了转变,不仅侧重于书面作业,还聚焦学生探究性的实践类的作业。

  我们将作业分成了两类:一类叫常规作业,是巩固学生知识的作业,通过老师的精选,把这个量控下来。另外一类是长周期作业,是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能够从事实践类、探究类的作业。

  值得一提的是,以前学校老师只需要备课,但现在除了备课外,我们老师还要备作业,将原来后置的作业管理,转变为前置的备作业。

  如此一来,保障了作业的量和质,也让家长的焦虑程度降低。如今,我们许多常规的知识点,在课堂上都能做到堂堂清,孩子们也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去参与阅读、参加实践活动、投身兴趣爱好等等。

  文一君:像首席作业质量官、作业监测员、好习惯宣讲员这三类学生,他们都是固定不变的吗?如何确保作业监督情况的真实性、科学性?

  唐宇红:其实作业首席质量官、作业监测员、好习惯宣讲员这三者都是动态的,他们不是固定的几位学生。我们在每个学期初的时候,会在每个班级中推选出来三位作为这三类孩子的代表。那么通过半个学期或者一个学期以后,他们班级也会做出调整,产生新的三位代表。

  我们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让作业管理不仅仅是我们学校老师行政的一个管理,我们的学生也能通过这种作业管理参与到学校的管理中来,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对于学科作业的量,本身就是众说纷纭,老师的感受、学生的感受、家长的感受都不尽相同。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就能知晓各方面的建议。赋了黄码或者红码,并不是说一定好或不好。只是有了作业“健康码”,后面,我们去动态观测学生作业量时,更有针对性。

  作业圆桌会上,学生反馈作业相关情况

  比如有一次我们的首席作业质量官,完成作业的时间超量了,但从我们的质量监测员和好习惯宣讲员后续跟踪了解到的情况,其实是这个老师布置的是探究性的作业。在这一类作业上,我们学习比较好的学生在探究性的作业上投入的时间会相对比较多,那么对他来说虽然完成的时间过长了,但对他自身发展是有好处的。这一现象我们觉得也是一种好的导向。

  那么同样的,针对学习好的学生,他有些作业,比如说基础性的、巩固性的作业,原本就已经能够掌握了,我们就建议可以减掉。我们的作业“健康码”在作业分层上就起到了这样一个动态的作用。

  在推行作业“健康码”过程中,我们还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就是在首席作业质量官、作业监测员、好习惯宣讲员这三类学生中,提升度最快的是好习惯宣讲员。

  大家都知道,原本学习比较弱的孩子,参与学校管理的机会比较少,但通过每周作业圆桌会的沟通,对学生自身也是一种督促。很有意思的是,好习惯宣讲员对自我的约束也增强了,反映到学业上很直观的就是他们学习自觉性的增强。

  文一君:“双减”后,学校的作业量少了,但还是有很多家长会有教育焦虑,担心“作业少了,孩子成绩会不会下降?”因此,有些家长会在孩子回家后另外加一些晋升类的作业,还有对于实践类拓展性作业,家长也会有直接代其完成的现象。对此,您怎么看?

  唐宇红:家长的焦虑一定是存在的,特别是现在进行作业控量,很多家长都有这个顾虑。因此,我们学校的课后作业,我们设置了基础性的保底作业以及提升作业。基础性作业,基本上中等能力就能够完成。也就是说在我们现在的晚自习、晚托上,学生就基本上能完成这类作业,实现在学校里完成当天的作业。对于学有余力的孩子,让他们回家后有了适当做一些提升类题目的时间。

  教学常规与作业管理登记表

  同时,我们也在引导家长,不必太过焦虑。“双减”以后,其实对家长的要求更高了,这也是家长焦虑的原因。

  其实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对家长也有要求。因此,在“双减”后,我们学校在家庭教育这部分也做了一些工作。我们有个星心家长研究院。我们希望通过星心家长研究院,和家长在家庭教育问题上有一些共同的探讨,让每个孩子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方向,帮助孩子找到自己的潜能。

  另外,对于学校布置的实践类作业,很多家长面临一个误区,只要看到孩子在刷题,家长就安心了。为了让孩子更好地做书面作业,就出现了家长帮孩子完成实践作业的情况。

  但事实是每个孩子是不一样的,在完成学业的基础知识以外,我们实践类的作业,对孩子的能力也有很大的帮助。

  不可否认,实践类的作业的确比较费时,但确实可以提高孩子综合能力,像如今中考的评价方式,也越来越关注情境类考题,但很多家长还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就认为这些实践类的问题特别费时,暂时又看不出效果,就帮他包办掉了。

  对于实践类的作业,我们希望家长不要为孩子动手包办。孩子成长过程中凡是付出的那些努力,一定不会白费。比如体育锻炼好的孩子,到初三后面的冲劲会很强,因为前面的积累足够多。

  教师的作业复盘会

  还有当学校布置的作业涉及展示或者评奖时,可能成年人的介入就多了。但我们学校更在乎的是一种原生态的作业状态,就是孩子的作业不可以只追求美观。孩子的作业不是美术作品,完成的作业是对他的知识增长有帮助的。

  因此,在书面作业设计的时候,我们也提倡教师不仅要有基础作业,还要有思维提升度的作业,这就是一个综合系统性的过程。

  而在评价作业的时候,我们要求老师不能简单的只以美观或者我们成年人的标准去衡量,我们更要看重孩子完成作业的态度。对于作业的评价绝对不仅仅是打一个分数,还要从态度、投入过程、结果多方面进行评价。

  文一君:为了更好地让孩子吃得饱、吃得好,除学校作业管理的优化之外,您觉得家长在“双减”落地后可以给孩子提供哪些助力?

  唐宇红:家长在给孩子布置作业的时候,一定要量力而行,有的孩子的确学有余力,可以做一些有提升度的作业,不仅仅是书面的作业,还可以是动手实践的作业,让身体动起来,脑子动起来。

  家庭是一个孩子品德的养成地,学校更多是一个知识传播的地方。所以我们很希望家长能够在家里给孩子高质量的陪伴。如果每个家长都能做到亲子阅读、亲子体育、亲子劳动等高质量的陪伴,这对孩子的成长将非常有好处。

  在家庭里,我们希望,家长要知道自己孩子作业的完成度是怎样的,孩子的缺陷在哪里,而不是简单的拿一个练习资料,放在那里让他做就行了。

  在家里,家长可以做什么帮助孩子更好地全面发展呢?我们建议,家长在家可以陪着孩子做一些纠错的工作,帮助孩子自主地整理归纳。

  我们也发现,家长和孩子发生冲突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孩子回到家里,家长还在给他们布置作业,孩子都不愿意做,家长却强迫他们做。这个矛盾的确是现阶段“双减”以后碰到的问题。对此,我们希望家长能够信任学校,不要自行随意给孩子增加不必要的作业,从而打击孩子的学习积极性。

[编辑:孙妮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