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9月02日 星期四
【为疆留什么】浙江丽水援疆教师团队风采展(一)归如初来 守望新和
2022-12-12 17:20:18   来源: 丽水援疆工作

  归如初来 守望新和

  ——援疆工作印记

  援疆教师 钟志明

  心之所向,行之所至。带着丽水市委市政府交付给我们的光荣任务,怀揣大学时对新疆风情神秘的向往,2021年9月,离别家乡、告别亲人,我们一行27名教师,踏上了为期一年半的援疆征程。一年多来,我以高度的政治使命感,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来对待每一天,始终如一,不负重托,积极履行丽水援疆指挥部、新和县教科局安排给我的各项岗位,尽职尽责完成各项计划目标。

  一、思想认识方面

  我坚持学习“三个教育为先”的有关内容,严格执行上级对于援疆教师的各项规章制度,讲政治,讲纪律,讲安全,以“三问四为”作为宗旨,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工作。认真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贯彻落实中央第三次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坚决为维护祖国边疆的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而努力。

  二、常规工作方面

  一是加强团队管理。作为援疆教师领队,带领全体教师以“三学三比三服务”活动为载体,加强队伍建设。在丽水援疆指挥部人才组的指导下制订完善相关团队管理制度,并建立机制落实人员分工,合理有序安排在疆期间团队的自我管理。定期开展各项活动,形成了心齐气顺、务实高效、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

  疫情当前,带领全体援疆教师,严格执行县疫情防控办公室各项防控要求,虽自己也被病毒感染,还是不忘给得病教师加油鼓劲,共同战胜病魔。同时积极协调、主动联系前后各方面资源,为教师排忧解难,筹集物资改善教师生活。

  二是教科局岗位管理。根据组织安排,在县教科局担任局长助理,协调处理教科局和援疆教师日常工作、生活等方面关系。

  同时承担“红柳·绿谷”总工作室主持人职责,目的是通过传帮带形式,提升新和县教育科研的全面提升。过去一年,以“红柳·绿谷”为载体,协助学校组办的技能比赛20多次,参与教师520人次,通过各种活动,促进教师之间的相互学习和交流,进一步夯实中青年教师的教学基本功。鼓励工作室成员参与省援疆指挥部组织的“浙阿教研大联盟”活动。先后有9人次,赴阿克苏、库车、沙雅、阿拉尔、乌什等地参加大教研活动,带动青年教师参与各种教研活动,细致研读教材、撰写教案,促进他们的业务能力提升。

  三是参与受援学校管理。根据组织工作安排,我担任新和县实验中学副校长。一年多来,在学校参与地区示范校验收、教师优质课评比、“青蓝工程”师徒结对等方面,我都积极参与其中,为丰富学校教研活动,提升教育教学整体水平,还为丽水二中同新和实验中学的同步课堂牵线搭桥,拓宽教研思路,取得效果明显。

  三、关心关爱方面

  在智力援疆的同时,我们援疆人还展现了有爱、大爱的形象,从自身做起,时刻关注着学校、学生需要什么?我能做什么留什么?把新和故事带给身边的亲朋好友,并发挥自己的力量多途径、多渠道寻找爱的力量,来帮助新和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积极发动身边的同学朋友参与1000个“微心愿”的认领,实现新和小朋友小小的愿望;对接杭州F64摄影小组,把他们捐赠价值35多万元的爱心羽绒服发放给新和的学子;联系后方企业为县教科局捐赠价值22000元的A4打印纸;把500份李连杰“壹基金”温暖包派送给急需的贫困生,让他们感受爱的温暖。

  惜别在即,归期将至。回望在疆的360多个日日夜夜,有付出、有收获、有遗憾,但我终身铭记这段援疆历程,今后的日子里,我必将守望新和发生的每一件事,关注相熟的每一个人,愿新和的未来越来越美好。

  初心凝聚力量 使命呼唤担当

  援疆教师 黄舒敏

  为了响应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的伟大号召,为了实现“建设美丽新疆、共圆祖国梦想”的心愿,2021年9月,我带着上级党组织的重托,秉持着教书育人、民族团结的初心,来到了新疆阿克苏新和县。进疆第一天的情景还沥沥在目,转眼三个学期的援疆生活即将过去。回顾这三学期的工作,我积极履行职责,按照援疆工作的具体要求,在援疆指挥部的领导下,扎实开展各项工作:

  一、做好本职工作,精心组织教学

  1、为了提升新和县职业技术学校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结合学校实际,在学校范围开展了一系列听评课活动。通过备课指导、听课诊断、评课交流等环节,对每位教师的课堂教学提出了意见和建议。老师们通过此项活动,明确了自身教学上存在的问题,在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等方面也得到了启发和提升。

  2、根据“浙-阿职业教育发展联盟”合作框架协议工作要求,与丽水四所中职学校对接,每周开展一次线上学习与交流。根据学校教师的需求制定每期的主题,通过讲座,线上公开课等方式,向后方的优秀教师及专家取经。

  二、发扬工匠精神,用心做好传帮带

  1、根据专业要求,对旅游专业的教师及学生进行专业教学和专业技能的指导。其中4位教师参加2021年第五届“浙阿匠心杯”阿克苏地区暨兵团一师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在酒店服务项目比赛中均获得三等奖。

  2、结合新和县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和旅游局的工作要求,对新和县旅游从业人员开展业务培训7次,共计150余人,培训内容包括服务礼仪、中餐服务规范、客房服务规范等。培训实操性、针对性很强,对旅游从业人员今后的接待、服务工作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

  三、促进两地交流,尽心做好民族团结

  结合“石榴籽工程”工作要求,与后方结对学校定期开展“同过一个节”主题活动。如五四青年节、世界节俭日、国家宪法日等。此项活动不仅加强了丽新两地学生的交流交往,更是在他们心中播下了一颗民族团结的种子,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初心凝聚力量,使命呼唤担当。短暂的援疆生涯即将结束,我会把手中的接力棒顺利地传递下去,今后也将继续做好交流、交往的桥梁,为新疆的发展、为民族团结贡献自己微薄的力量。

  播勤奋的春种 收丰硕的秋实

  援疆教师 刘琪光

  时光荏苒,春去秋来。一转眼已到要离疆回家的日子。来时的兴奋情境依然历历在目。初来疆时,组织的谆谆嘱托依然清晰记得。作为一名普通的援疆教师,我时刻记住党的嘱托和国家给予我们的厚望,党中央的“三问四为”也为我们援疆工作指明了方向,对本职工作不敢有丝毫的懈怠,认认真真,勤勤恳恳的为新疆的教育事业尽一点绵薄之力。

  在疆的日子里,我先后在新疆阿克苏地区新和县第二中学,新和县教科局,新和县丽水中学担任不同的岗位工作。无论身处何地,我都在努力为提升新和县的英语教学而不懈努力。

  在2021年12月份的“浙阿基础教育大教研联盟”活动新和站中,我主动承担教学公开课的任务,为新和初中英语教师提供阅读课的示范样板,受到与会的老师和专家的好评。同时。在新和二中英语教师紧缺的情况下,主动承担了两个九年级班级的英语教学工作,走进学生,走进班级让我更好的读懂新和的英语教学,为我下一步的援疆“传、帮、带”工作做好充足的准备。在此期间,我对新和二中以及其集团校中不间断的进行听评课,进行教学诊断,让我对新和的英语教学现状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作为新和县教科局的援疆教研员,我觉得自己身上的担子是那么重,每次下乡听课前总是需要先认真研读《英语课程标准》。在每个调研学校开展题为《把课堂还给学生》和《实效课堂我们这么做》的专题讲座。在每一次的下乡听课中,我认真记录每一位教师的上课环节和课堂细节,记录学生的课堂反应情况,课后作业布置情况,努力争取全方位给我们年轻的教师们进行力所能及的指导。对于各学校教科研比较薄弱的情况,我一方面鼓励年轻的教师们多看书,多学习,另一方面,建议各英语教研组长可以利用好网络资源,开展教研活动,如:听优质课学习教材的处理,各教学环节和问题的应对策略。努力帮助各初中学校培养一支带不走的高素质的英语学科教师队伍。

  教育教学工作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它需要长时间的积累和沉淀,需要几代人的努力才可以让一个地区的教育生态发生大的变化。当然,教学质量的提升,教师能力水平的提高,教育教学生态的转变,更需要新和县全体教师们的不懈努力。作为援疆教师的我,在未来的教学路上,依旧会不离不弃的为新疆新和县的英语教学工作尽绵薄之力。我也相信,在一代一代援疆人的努力下,新和的教育也会越来越好。

  化身为光 虽微致远

  援疆教师 施艳芳

  我于2021年9月作为援疆教师到新和县第二中学工作,担任七(1)班的英语教师和青蓝工作室的指导教师。通过在新和县一年半的教育援疆工作经历,通过与其他援疆教师的交流,让我对教育援疆工作有了更深的认识和思考。教育援疆留什么?我想是留下一支留得住、能战斗、带不走的本地教师队伍,留下一批高素养的学生。

  自入疆以来,我主动适应,积极融入新环境,牵手当地教育力量,充分发挥自身技术优势,做好传帮带工作,通过多渠道多形式多举措来促进当地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一、每周开展组内公开课,并进行听课、评课等活动以促进教学相长。特别关注青年教师的成长,在教学方法、教材处理等方面进行指导,帮助青年教师纠正授课过程中出现的不足,帮助他们站稳讲台,胜任教学工作。

  二、搭建受援学校与后方资源分享的桥梁,采取教学观摩学习法。通过钉钉等线上直播媒介共向二中英语组分享英语大型教研活动,例如:浙江省初中英语“关键问题解决”专题研训活动、缙云县八年级听说课整合活动和缙云县送教下乡活动等。分享了20余节优质课录像、评课录像及优质课课件。同步课堂有序开展,丽水实验中学和二中的师生们每两周举办一次教研活动。教师们通过线上观摩名师们精心准备的优质课,学习教学课件的设计、教学方法的安排、授课技巧的运用,实践并反思后逐渐形成自己的教学规范,提高自身的教学技能。

  三、开展师徒结对活动,续写传帮带故事。作为师傅,开放自己的课堂,欢迎二中的老师随时推门听课,且我多次上示范课,组织同课异构、听课、评课等实践教研活动,为教师搭建了一个畅谈教学思想、交流教学设计、展示教学风格的平台。同时,至少一周一次听徒弟的课,促进教师们在交流中吸收、在吸收中借鉴、在借鉴中成长,切实提高教师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实效性。

  作为一名援疆教师,我心怀热忱,潜心教学,扎根基层教书育人。在这里,我化身为光,虽微而致远,用火的热情传递希望,点燃心灯,成为学生成长路上智慧的引导者,为新和教育更高质量发展贡献援疆人的智慧。

[编辑:王晶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