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9月02日 星期四
大咖发声!上山是万年文化的杰出代表
2022-06-16 12:36:56   来源:金华新闻客户端

  金华新闻客户端6月15日消息 记者 李艳 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再次开讲、入选国家文物局宣传片、 央视特别策划……近段时间以来,万年上山频频重磅出镜,受人瞩目。

  万年奠基重要的一个支撑点就是上山文化

  继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考古研究所所长陈星灿2020年9月28日走进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课堂后,今年5月27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历史学部主任、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王巍再次走进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课堂,深入讲解中华文明探源工程。

  王巍是中华文明探源工程负责人,对我市读者来说并不陌生,本报曾多次报道。2020年5月20日,央视科教频道《考古公开课》播出特别报道《寻根中华文明》,主讲嘉宾正是王巍,王巍在节目中首先开讲的就是浦江万年上山:“民以食为天。文明出现的基础,就是农业的出现。我们中国,古老的中国,是很多农作物的起源地。世界上最早的栽培稻,就出现在浙江省的浦江上山遗址,大约一万年前。”

  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课堂上,王巍详细讲解了中华文明起源的历史进程,在提到万年奠基这块内容时特别举例了上山,上山的栽培稻、陶器、村落定居,以及义乌9000年晚期的彩陶等。

  一个多星期后,6月7日,央视综艺频道《中国文艺报道》推出策划,邀请王巍一起探讨《中华文明起源之上山文化》。多年来,王巍特别重视万年上山的价值,节目中,王巍再次对万年上山予以极高评价:“上山是万年文化的一个杰出代表。万年文化,实际就是以上山遗址为代表栽培的农业定居的村落,各种石器、陶器的制作,就是这样一个综合的文化体,它已经不是单一的某一方的发明。中华文明的历史进程,可以形容为万年奠基,8000年起步,6000年加速,5000多年进入。万年奠基重要的一个支撑点就是上山文化,如果没有稻作农业的发明,根本就不可能有后来农业的发展,人口的增加,然后社会的分化,所以这是一个奠基的阶段。”

  热烈探讨中,主持人问了一个有趣的问题:“如果说上山文化是远古中华第一村,那么你又如何形容良渚文化?”

  王巍的回答很形象:“比如说万年的上山是第一村,那我觉得良渚也许可以说是5000年文明第一城。”

  东亚地区第一缕炊烟,就在金衢山山水水之间升起

  无独有偶。6月2日,上山文化发现者、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蒋乐平应邀来我市“浙中论坛”作《万年上山 稻作之源》主题报告时,也特别提到上山文化、良渚文化代表了文明的两个阶段:“万年上山找到了稻作文化的原点。上山文化是文明形成的开始,良渚文化是文明形成的标志。”

陈俊/摄陈俊/摄

  蒋乐平展示了大量的图文资料,说:“金华第一个辉煌是上山时期,浙江史前历史是从河流上游到下游迁徙的过程。金华地区也有河姆渡、良渚时期的文化,第一个种植水稻的人群出现在金华地区,从洞穴走向旷野的第一个脚印刚好踩在金衢盆地。上山文化已经开始定居,定居和农业相辅相成,互为因果。只有农业经济才能度过粮食短缺的季节,才会在一个区域长期定居下来。”

  喜爱文学的蒋乐平还以非常诗意的语言,描述万年上山在文明进程的地位:“东亚地区第一缕炊烟,就在金衢山山水水之间升起,这就是村落文化的景观。我以前经常在浙赣线坐火车,透过历史,透过时间来观察上山文化,有着更为真切的感受。这是农业文明新的气象,它最早就出现在金衢地带。”

  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多元一体,就在这升腾的一缕缕炊烟中,融合壮大、璀璨多姿。如满天星斗,闪烁在历史的浩瀚星空。

  一万年上山人的角色,类似于袁隆平老先生

  万年上山火出圈,让人目不暇接。

  6月10日,央视《焦点访谈》推出特别节目《让文物活起来 探源中华文明五千年》,万年上山“远古中华第一村”和全国观众见面。6月11日,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国家文物局推出主题宣传片,两分半时出现的万年稻米,再次让全国观众仿佛隔屏闻到了万年稻花香……

  “万年上山 世界稻源”,‘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生前题写的八个大字悬挂在浦江县上山遗址博物馆展厅正中央,接受一批又一批游客的礼赞,闪耀着科学探索的光芒。

  “袁隆平不是考古学家,但由他来题这个字,非常合适。一万年前上山人的角色,类似于袁隆平老先生。因为,袁隆平老先生从事水稻的改良,主动地利用水稻的变异优化,上山人也从野生稻,自然地利用了水稻的变异选择,开始了水稻的栽培。上山古稻的驯化过程,与袁隆平的科学探索精神一脉相承。”蒋乐平说,上山的稻米现在很有名,已经成为万年文化的象征体,国家博物馆、首都博物馆都争相要求这粒特殊的展品。

  “上山文化年代约距今10000年—8500年,近1500年的跨度,相当于唐朝到现在,非常漫长的历史时期。人类从五万多年前开始,脑容量跟现在一模一样,被称作‘智人’。也就是说,聪明的大脑,足够发育,创造文化的条件已经成熟。人类从自然进化的时代过渡到文化创造的时代,上山人可称之为最早的文化人。”

陈俊/摄陈俊/摄

  蒋乐平曾应邀参加汤溪一年一度保稻文化节,颇有感触:“万年上山和现实联系得紧密,是粮食问题。袁隆平为什么这么伟大,是因为对粮食作出了巨大贡献。通过对万年上山的宣传、农业遗存保护、申遗一系列活动,把万年上山世界稻作起源的主题和粮食主题结合起来,挖掘稻米文化内涵、品种改良,增加农业附加值,很具有现实意义。”

  保稻节由来已久。据查,《汤溪县志》风俗卷记载:“六月初一,或五月廿五日,农民以牲礼祈祷于土谷之神,谓之保稻。”汤溪为浙中地区重要产粮区,该习俗代代传承,目前已被列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保稻”习俗与万年上山遥相呼应,是历史的回响,再现远古传承至今生生不息的希望田野。(作者: 李艳)

[编辑:马牧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