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9月02日 星期四
千年古城走向“开放之城” 十年递出系列“新名片”
2022-08-30 09:17:47   来源:中国新闻网
新闻发布会现场 绍兴宣传部 供图新闻发布会现场 绍兴宣传部 供图

  中新网绍兴8月29日电(记者 项菁)这十年,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有何新变新貌?

  从“东亚文化之都”“国家创新型城市”“中国气候宜居城市”等名片创建,到“三大‘国字号’开放平台”“四大浙江省级‘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落地,再到“全国首批‘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全国新一轮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整市试点”……

  一系列“新名片”刷新了人们对浙江绍兴作为国家首批历史文化名城的单一印象,也折射了千年古城不断扩大“开放之门”的奋进之路。

  在29日绍兴召开的中共绍兴市委“‘浙’十年·绍兴”主题新闻发布会上,中共绍兴市委书记盛阅春讲述了古城不断擦亮“金名片”、递出“新名片”的十年发展历程。在其看来,新时代绍兴这十年,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光辉印迹。

 

  “绍兴以全国万分之八的土地面积,创造了全国千分之六的生产总值。”盛阅春说,十年间,绍兴地区生产总值从2012年的3620亿元,连续迈过4000亿元、5000亿元、6000亿元三个千亿大关,今年绍兴地区生产总值将突破7000亿元。

  作为改革开放以来的制造业“优等生”,面对转型升级“阵痛期”,绍兴持续实施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浙江省级试点、“双十双百”集群制造行动,连续十年荣获浙江省“腾笼换鸟”考核先进市,获得国务院“推动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督查激励。

  特别是在传统产业破旧立新方面,当地发挥柯桥“印染+市场”特色优势和上虞化工产业链基础优势,自2018年起,推进越城区67家印染、化工企业分别向两地跨域集聚,腾退用地1万余亩,整合形成5大印染组团、19家大型化工企业,新增产值1000亿元。

  改革创新是城市跃变的“第一动力”。中共绍兴市委副书记、市长施惠芳在发布会上说,这些年,当地深入实施人才强市、创新强市首位战略,积极打造新时代“名士之乡”,城市人才吸引力跃居全国第27位。其中,绍兴科创大走廊列入浙江省级战略布局,鉴湖实验室入选首批浙江省现代纺织技术创新中心,并建成浙江省级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16家。

  这十年,千年古城融通内外,驶入“开放之城”“快车道”。围绕“跳出绍兴发展绍兴”使命要求,绍兴推进古城新城联动发展和“融杭联甬接沪”战略,推动县域经济向都市区经济转型,城市建成区面积从286平方公里扩展到380平方公里,城镇化率从60.3%提高到71.5%。

  尤其在“开放之城”建设上,盛阅春介绍,绍兴获批跨境电商综试区、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绍兴综合保税区三大“国字号”开放平台,并建设海峡两岸(绍兴)数字经济产业合作区和杭绍临空经济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绍兴片区等开放平台,绍兴轨道交通1号线、杭绍台高速、杭台高铁、嘉绍大桥等重大项目已建成投运,杭甬“双城记”金扁担作用日益显现。

  作为历史文化名城,文化成为绍兴扩大对外开放、推动世界文明交流互鉴的金钥匙。这些年,当地举办“东亚文化之都”系列活动,成为中日韩文化交流重要纽带;成立国内高校首个书法学院——兰亭书法学院,海外“兰亭书法学堂”拓展到9个国家,成为中华文化国际传播“新名片”;自2014年起每年举行“大师对话”活动,用“鲁迅符号”链接世界……

  目前,绍兴已与27个国家的54个城市缔结为友好城市,与34个国外城市签订发展友好交流关系备忘录,形成了覆盖全球的国际友城交流网络。

  绍兴不断递出“新名片”之时,也持续擦亮古城“金名片”。十年来,绍兴推进文创大走廊和浙东运河、浙东唐诗之路、古越文明等三大文化带建设,目前文创大走廊已建设500余个项目,完成投资超600亿元。

  当地还制定实施《绍兴古城保护利用条例》《绍兴市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保护条例》《绍兴黄酒保护和发展条例》,用法治力量守护文化文物,同时建成名人馆、清廉馆、古城北大门,浙东运河文化园、阳明故居及纪念馆、蔡元培纪念馆也即将亮相,逐步形成“一城一桥三故里”格局。(完)

[编辑:孙妮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