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9月02日 星期四
“国医大师”王永钧:六十载诠释“医”无止境
2022-07-21 10:48:57   来源:中国新闻网
    王永钧给患者号脉。 张雨滴 摄    王永钧给患者号脉。 张雨滴 摄

  中新网杭州7月20日电(张煜欢 张雨滴)在杭州市中医院一条古色古香、明亮干净的走廊尽头,有一间22号门诊室。在那里,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在给一位年轻的病患号脉,随后他在病历本上认真记录下内容。这位老人是杭州市中医院终身学术导师、中西医结合肾病专家王永钧。今年87岁的他,依然每周看五个半天的门诊,一天看15个病人。

  20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局发布关于表彰第四届国医大师的决定,王永钧成为浙江省历史上第三位获得该称号的名老中医。国医大师也是中国中医药领域的最高荣誉。

  王永钧用六十余载的呕心沥血,成功救治了无数危重急症患者,致力于中医药事业的传承、创新和发展。

  漫漫行医路,他究竟是如何一路走来的?

  
王永钧在病历本上记录信息。 张雨滴 摄王永钧在病历本上记录信息。 张雨滴 摄

  被救者的初心与坚持

  人们很难想象,这样一位“国医大师”,其从医生涯是“半路出家”的。

  20世纪50年代初,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年轻职员王永钧,因肾脏出了问题无法再继续工作。他四处求医问诊,却发现他的病当时各大医院都无法医治。后来,一位懂中医的西湖船夫,用中草药一点点治好了他的病。

  正因如此,非医学出身的王永钧对中药产生了浓厚兴趣,萌生了学医的念头。正巧他所住的房东家收藏了许多中医书,他似懂非懂地看了很多本,越看越有兴趣,随即开始四处拜师求学。前前后后,他一共拜了7位老师。

  回忆起在医院当中医学徒的日子,王永钧感叹,“当中医学徒很苦,每天早上5点爬起来煎药,8点钟煎好拿去给医生,然后开始一天的学习。”

  学医虽苦,他却从未想过要放弃。

  “我经历过病痛的折磨,希望其他人能少受这份苦,所以我一定会坚持下去。”王永钧说。

  当中医学徒的他,也逐渐对西医产生了兴趣。“当时我的老师了解一些西医知识,他会看X光片,我觉得很稀奇。”王永钧受到老师影响,也一头扎进了西医的海洋,并考进了当时的浙江医科大学(现浙江大学医学院)的函授班,中医、西医的知识都没落下。

  推开了中西医之间的这扇门后,在中医上遇到的难题,西医能给予启发——这是王永钧回首过往时十分庆幸的。

  从医者的仁心与奉献

  学医之路艰难困苦,行医之路道阻且长。

  20世纪70年代,王永钧有过2次下乡行医的经历。彼时,通往农村的路还没有如今这般便捷。“那时候,我是坐着船去杭州余杭仓前一带看病的,连接城乡之间的‘马路’是那条余杭塘河,河上有一座独木桥,很窄,也很晃。”

  王永钧至今仍清晰记得,有一回,他和一个护士在一座空庙里为患者看病。庙里来了一位村民说,“我没有钱,只有一些鸡蛋,能不能挂号?”王永钧看到了村民衣衫褴褛的样子,心知他无钱看病,但还是为其对症开了六颗药,也没有收他的鸡蛋。

  还有一次,村中有一位老奶奶突然休克,王永钧和同行的医生急忙赶去,当时已经无法测到她的血压。“后来,我们把她的脚放到被子里捂着,通宵了两天两夜,才把人救活。”王永钧说。

  亲眼看到村民的困难后,他也更能理解医务人员下乡的意义。“那个年代,村里缺医少医的现象还很严重,他们需要更多的医生。”王永钧说。

  知民疾苦,为民效力。下乡期间,王永钧培养了一批“赤脚医生”,他们纷纷跟着王永钧来城里学习,后又回到各自的村里去,用更专业的医术继续给百姓看病。

  在培养下一代医生时,王永均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要把病人当朋友,跟病人一条心。”

  
杭州市中医院。 张雨滴 摄杭州市中医院。 张雨滴 摄

  科研者的创新与思辨

  在行医数十载中,王永钧从未停止过对医学的探索与研究。

  2016年,王永钧与中国工程院院士陈香美联合申报的“IgA肾病中西医结合证治规律与诊疗关键技术的创研及应用”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王永钧介绍,IgA肾病是最常见的肾脏病,是国内尿毒症的首位病因。在过去,IgA肾病进展机制和中医辨证认识不统一,缺少有效治疗手段,是世界性难题。

  历时数载,王永钧和项目团队通过反复实践,将中医整体观融入西医临床实践,通过2000余例多中心、大样本研究,创建了中医证候、西医临床、病理与生物标志物四位一体的生物信息资源库,形成规范的诊断基础,实现了中医证候的客观量化评价,首创IgA肾病中西医病证结合的评估体系。

  “评审专家认为,这一研究的先进性就是将‘风湿’二字与西医的免疫介导炎症的用药联系起来。从而将风湿病的整个脉络从轻到重理清楚,治疗过程更透明,可以更好地对症下药。”王永钧说。

  一路走来,王永均的科研硕果不断,荣誉等身。但对这位老人来说,多治愈一个病人,就对得起从医的初心,对得起身后的团队。

  “治病救人,光靠一个人是不行的,要靠临床、门诊、病房等等部门一起,靠的是团队的力量。”王永钧说。

  他时常告诉身边的年轻弟子,医生要有质疑的精神,永远不能满足。“要虚心学习,学医这条路是没有终点的。”

  王永钧也用自己六十年的亲身经历,诠释着“医”无止境的意义。(完)

[编辑:孙妮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