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 索
浙江省首例智能可感知脑起搏器在浙大二院成功植入
2024-04-16 19:08:44   来源:中新网浙江

  中新网浙江新闻4月16日电(郭天奇)近日,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下称浙大二院)神经外科成功为一名饱受帕金森病折磨的患者植入智能可感知脑起搏器Percept™ PC。据公开文献检索,这是浙江省首例智能可感知脑起搏器的临床应用。

图为浙大二院神经外科副主任、神经外科四病区主任及癫痫中心副主任朱君明(右一),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罗巍(右二)。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供图

  图为浙大二院神经外科副主任、神经外科四病区主任及癫痫中心副主任朱君明(右一),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罗巍(右二)。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供图

  据悉,植入该智能可感知脑起搏器的患者可在术后安心接受3.0T和1.5T全身磁共振检查,这标志着浙大二院帕金森病诊疗正式开启帕金森病个体化精准治疗的新时代,将为患者带来更先进、更优质的治疗选择,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

  家住杭州的患者张老师此前被医生诊断为帕金森病并接受药物治疗,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药物疗效越来越差。为了减轻帕金森病带来的痛苦,张老师慕名来到浙大二院就诊,该院临床团队在为张老师进行检查和评估后,认为他单纯依靠药物已无法很好地改善病情,根据其病程和病情严重程度,脑起搏器手术是当下最合适的治疗方案。

  “医生会在患者的脑部植入细微电极,饼干大小的神经刺激器会放置在患者胸部皮下,发射电脉冲刺激大脑内的特定核团,进而达到改善症状的目的,这就是脑起搏器大致的原理。”浙大二院神经外科副主任、神经外科四病区主任及癫痫中心副主任朱君明仔细与张老师介绍。

  经过了解和考虑,张老师最终决定选择植入目前国际最先进的智能可感知脑起搏器Percept™ PC。几天后,张老师的手术圆满完成,没有任何不良反应,恢复良好,肢体震颤也消失了。

图为经Percept™ PC感知并分析前后的患者脑电信号示意图。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供图

  图为经Percept™ PC感知并分析前后的患者脑电信号示意图。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供图

  术后,浙大二院神经内科副主任罗巍通过智能医生程控仪为张老师体内的脑起搏器开启了感知功能。

  “尽管帕金森病不会直接影响患者寿命,但患者若没能得到及时和合理的治疗,很容易导致身体机能下降,甚至可能会威胁到生命。‘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非常重要,在感知观察一段时间后,诊疗团队将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和解读,根据患者的情况实施针对性的、个体化的治疗措施,让患者的生活质量更快速稳定地得到改善;同时,脑电信号的展现,对后期药物的调整也有着更直观的意义。”罗巍说。

  朱君明介绍,帕金森病目前主要的治疗手段是药物、手术和康复治疗,其中脑起搏器手术已成为帕金森病的首选外科治疗方法。脑起搏器,专业术语为“脑深部电刺激”,是一种用于治疗帕金森病、癫痫、肌张力障碍和特发性震颤等神经系统疾病的疗法技术,同时在顽固性强迫症、难治性抑郁、成瘾和厌食症等精神类疾病的治疗探索上前景广阔。

  传统的脑起搏器往往是单向的刺激治疗,但智能可感知脑起搏器在进行治疗的同时可以精准捕捉、感知到患者大脑内的特定脑电信号,这种脑电信号是和患者的疾病症状相关的,可以从根本上展现患者的症状变化,就像“真正打开大脑的一扇窗口”。

  据悉,脑起搏器手术是目前国际公认帕金森病的首选外科疗法,具有微创、可逆、可调节等特点。“可感知脑起搏器就像一个聪明的小助手,在发挥治疗作用的同时,还能捕捉患者脑内与疾病症状相关的特定脑电信号,科技的不断进步能够为患者提供更精准、更个体化的治疗,能够让我们更从本质上看到帕金森症状的波动,给我们针对不同个体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了根本上的直观证据。”朱君明介绍道。

  “研究显示,在接受了脑起搏器治疗的患者中,每10人中就有7人将在未来10年进行磁共振检查。”朱君明说,“我们目前应用的这款脑起搏器已经通过了中国药监局、FDA和欧洲CE的三重认证,同时兼容3.0T和1.5T全身核磁安全扫描,保证了患者在未来接受核磁检查的权利。”

  浙江省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主委、浙大二院神经外科主任陈高表示,智能可感知脑起搏器的成功临床应用为浙大二院帕金森病治疗“再添利器”,为广大病友点亮了新希望。(完)

[编辑:孙妮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