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9月02日 星期四
民营经济十年:“平芜尽处是春山”
2022-10-23 17:08:09   来源:中新网浙江

  中新网浙江新闻10月23日电 (王逸飞)2012年至今的十年,中国进入经济增速换挡期。其间,民营经济成为中国经济应对起伏变化的一抹亮色。其占全国GDP比重从50%上升至60%以上,同时贡献50%以上的税收,70%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80%以上的就业,90%以上的企业数量。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相较改革开放前三十年的迅猛发展,参照近十年国内外环境的复杂严峻,方知这种壮大之不易。十年,面对曲折波澜,民营经济坚定转型升级、坚持创新驱动,在爬坡过坎中看见了“平芜尽处是春山”,更为未来赢得发展主动、实现高质量发展开拓出期待空间。

宁波舟山港。章勇涛 摄宁波舟山港。章勇涛 摄

  挑战: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截至9月,我们的订单数比去年下降了三四成,与疫情前相比下降的更多。”浙江杭州某制造企业负责人说,虽并非主攻国外市场,外部环境压力还是会通过产业下游传导至企业。

  在浙江、福建、山东等经济外向度高的省份,有着类似感受的企业还有很多。

  9月,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0.1%,重回扩张区间,但中、小型企业PMI分别为49.7%和48.3%,仍低于临界点。构成制造业PMI的5个分类指数中,新订单指数、原材料库存指数、从业人员指数和供应商配送时间指数均低于临界点,制造业市场需求仍显不振。

  上述态势也是十年来民营经济承压前行的缩影。在浙江大学文科资深教授、浙江大学金融研究院院长史晋川看来,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让民营经济发展之路变得曲折,这包括外部环境、内部环境与疫情冲击的挑战。

  “十年来外部环境发生巨大变化,世界经济增速下降、贸易摩擦影响等,给民营经济带来了市场挑战和供应链、产业链挑战。”史晋川说,市场方面,经过加入WTO后第一个十年的开放发展,民营经济与国际市场关系愈发密切,外部环境生变带来需求面的巨大冲击。经济新常态下,处于转型升级重要关头的民营经济,错过了一些本该通过扩大开放进一步优化自身发展的机会,这对供应链、产业链重构产生较大影响。

  内部方面,增速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和前期政策刺激消化期矛盾叠加;实现以创新驱动为标志的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因市场经济和体制机制尚存短板,科教等领域的基本保障还有欠缺,以及极少杂音的出现,组成了民营经济发展的内部挑战。

  “此外疫情冲击使国际环境影响供应产业链、供应链的问题更加严重、突出;对企业国际市场的拓展和预期提升造成了冲击。”史晋川说。

  对于这样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家统计局在《党的十八大以来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告》中如是形容——爬坡过坎中的困难和压力前所未有,前进道路上各种风险挑战前所未有。

浙江华海药业工厂内。李晗薇 供图浙江华海药业工厂内。李晗薇 供图

  闯关:勤练内功支撑转型

  十年,大环境充满挑战,民营经济在“抗击打”的同时,亦通过勤练“内功”不断提升“打”的能力。作为民营经济重要发源地,浙江省民企的表现是观察中国民营经济求变的一扇窗。

  浙江临安奥星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是全球铝壳制造行业的隐形冠军。过去十年,其实现年产值翻番,市场拓展至东南亚、欧美地区,迎来企业史上发展最迅速的时期。

  公司董事长詹有耕介绍,“绿色”和“创新”是企业平稳发展的主引擎。此前,奥星电子投资上马了新的铝壳清洁生产升级项目,并先后投资近二千万元实现厂房屋面光伏发电全覆盖,用更环保、更节能提升了市场竞争力。创新方面,企业研发投入占收入比重已提升至6%左右,产品型号规格从原来的几百种扩大至5000余种。

  在民企转型升级过程中,数字化亦是趋势。

  “大环境影响下,过去的惯性发展已不可持续,对民营企业的考验是全方位的。”在传化集团董事长徐冠巨眼中,数字化转型正是摆脱惯性发展的关键。

  立足切身感受到的物流痛点,传化在首创物流行业公路港模式基础上,于线上打造了智能物流平台——传化货运网,通过持续升级数字化技术,实现运力调度、整车/零担运输数字化运营、云仓运营、标准化合规结算、供应链金融等数字化服务功能,并可为企业提供端到端全链条的物流服务。去年其全平台总交易额987.5亿元。

  增强应对困局能力,民企也在向产业链价值链中高端攀爬。

  浙江华海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近十年打造了从原料药到制剂的垂直一体化产业优势,形成了原料药与制剂产品齐头并进的格局,2021年制剂产品收入已超过原料药及中间体。其还高起点布局生物药、新药板块,目前生物药及新药共有三十余个在研项目,其中十余个处于临床试验阶段。

  公司总裁陈保华说,企业未来转型升级的核心就是要在制药领域进一步做精、做大、做强,从现有的化学原料药、制剂制造企业向综合性、国际化、高技术的大型制药企业迈进。

  包含上述种种在内,企业“打法”的改变反映着企业家思维的变化。这种变化在一定程度上也是民营经济练好“内功”的核心驱动力。

  在浙江工业大学中国中小企业研究院院长池仁勇看来,过去十年,中国民营企业家身上有三方面变化值得注意。

  “首先是对市场经济的理解更加成熟,包括对市场和官方政策的判断、对企业本质的认识更加到位,投机心态大大减少,真正从以前的‘找市长’变为‘找市场’。其次是视野提升,包括更注重长期规划的纵向视野,以及更加站位全球竞争的横向视野。第三是社会责任心更强,逐渐摆脱个人、家族观念,支撑民营经济在抵御风浪过程中韧性更足。”池仁勇说。

浙江一制造企业生产车间。王逸飞 摄浙江一制造企业生产车间。王逸飞 摄

  新局:向改革和开放要动力

  民营经济克难前行,为中国经济发展作出着重要贡献,除前述占比“五六七八九”的特征外,其还是中国保持出口高增速的最大主力,创造了70%以上的科技创新和新产品,在全国规上工业企业营收中占比超“半壁江山”……

  追根溯源,除其依靠自身韧性不断破局,也离不开官方在政策与环境上的助力。

  十年来,中国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如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营商环境专门立法;在中国首部民法典中,强化对民企的平等保护等。

  地方层面亦在营商环境打造上不遗余力。如浙江在前5个月就谋划推出四批助企纾困政策措施,上半年为企业减负1871亿元;山东发布四批“稳中求进”高质量发展政策清单,预计全年可在国家政策基础上再为市场主体减税降费超1500亿元;重庆1—8月累计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税缓费546.6亿元,助企纾困效成效明显。

  “外部环境对民营经济的影响和挑战是立马显现的,当然也带来着潜在发展机遇,关键是我们能否将其转化为现实优势,进而实现高质量发展。这些年,民营企业积极想办法,政府不断优化环境,让现实优势的转化有了更大可能。”史晋川说。

  面向未来,虽中国经济正企稳回升,但持续恢复基础仍不稳固,外部环境短期内难有改观,民营经济要实现高质量发展依然需要付出艰苦努力。

  在受访人士看来,形势越是严峻复杂,越要向改革和开放要动力。

  站在企业角度,池仁勇表示,后端需求减少、人力等成本增高、缺乏主动应对机制等是诸多企业的共同问题。企业应坚持用改革解决问题,构建现代企业治理体系和灵活高效的市场化经营机制,通过深化转型突出亮点、稳中求进;以更加开放的心态寻求创新合作与市场开拓,塑造新优势。

  史晋川认为,国际经济环境不利时,政府的重点应放在内部环境的改变上,关键是通过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打造更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以持续提升民企发展预期。“预期改善后民营企业会内生出一种发展机制,推动高质量发展。”

  “温度能孵化鸡蛋,但不能孵化石头。只要持续强身健体,让自己更有竞争力,就有勇气保持乐观。”72岁的詹有耕已坚守实业48年,他的话也代表着诸多民营经济人士面向未来的态度。(完)

[编辑:郑晓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