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9月02日 星期四
“三新”背景下地方怎寻动能?浙江发力“空间”换得“时间”
2022-01-18 13:11:53   来源:中国新闻网
    浙江省十三届人大六次会议开幕。 张斌 摄    浙江省十三届人大六次会议开幕。 张斌 摄

  中新网杭州1月17日电(记者 王逸飞)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进入“十四五”,“三新”成为理解中国当下与未来的关键词。如何于“三新”所体现的时代方位、所呈现的国际背景中,发掘出推动经济社会稳步向前的新动能,于地方是一道必答题。

  在东部省份浙江,以“空间”换“时间”成为其答题方向之一。通过对内协调发展、对外开放发展等“空间”层面的发力,该省正换来着更从容应对不确定性、更充分推进高质量发展的“时间”优势。

  17日,浙江省十三届人大六次会议开幕。在浙江省代省长王浩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也展示了上述“方法论”与成绩单。

王浩作政府工作报告。 屠轶钦 摄王浩作政府工作报告。 屠轶钦 摄

  近年,从发展大环境看,外部环境错综复杂,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成为浙江身上同时出现的三重压力;从自身基础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尚不稳固,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存在,民生工作仍有短板。这些无不是制约,无不是考验。

  如是背景下,以协调发展理念挖掘区域潜能、释放隐藏动能成为浙江力保经济社会稳健发展的选项之一。支持山区26县跨越式高质量发展、推进四大都市区建设正是代表举措。

  山区加快成为新增长点——这是今年浙江省政府工作报告中透露的信息。字数不多,意义却是重大。

  山区26县原是该省26个欠发达县,土地面积约为浙江全省的45%,人口接近全省的24%。过去相当长一段时期里,26县的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低于浙江全省平均水平。在给26县“摘帽”的基础上,近年该省不断加大对其支持力度。

  如在共同富裕时代,浙江实施一个工程、两大行动,即山海协作工程升级版和做大产业扩大税源行动、提升居民收入富民行动,以推动山区26县加快形成自我造血的机制,提升内生发展动力。

  以打造山海协作工程升级版为例,王浩介绍,去年浙江共实施山海协作项目369个、完成投资460亿元。以此为代表的支持力度,让浙江的区域发展“短板”开始转化为后发崛起“优势”。

  在空间层面挖掘动能,浙江亦加强区域板块发展的统筹力度。“增强四大都市区集聚辐射功能,唱好杭州、宁波‘双城记’五年行动计划落地实施。”今年浙江省政府工作报告中这样介绍相关成绩。

  “十三五”期间,浙江启动推进大都市区建设,该省正以杭州、宁波、温州、金义四大都市区核心区为中心带动,以环杭州湾、甬台温、杭金衢、金丽温四大城市连绵带为轴线延伸,网络型城市群空间格局正在形成。同时唱好通过杭州、宁波“双城记”,浙江区域板块之间融合互动发展不断加速,区域创新链、产业链、生态链分工协作不断加深,各城市竞争力不断加强。

  在新发展阶段、新发展格局下,面对风险挑战依然能够蹄疾步稳,亦离不开开放发展、共享发展思维。浙江深谙此道。

  一方面,该省积极融入国家战略。王浩介绍,去年,长三角一体化扎实推进,浙江强化全省域全方位融入长三角,24项一体化协同事项加快落地。共同组建长三角自贸试验区联盟,积极建设长三角期现一体化油气交易市场。加速数字长三角建设,105项政务服务事项实现跨省通办,30类高频电子证照实现互认。

  一方面,浙江主动与世界共享机遇。该省积极参与共建“一带一路”,深化自贸试验区创新发展,跨境电商、数字服务贸易等外贸新业态蓬勃发展,去年外贸进出口总额跃居全国第三,实际使用外资增长16.2%,“义新欧”中欧班列增长36%。宁波舟山港货物吞吐量连续13年全球第1,成为全球第3个3000万级集装箱大港和第6大加油港。

  面对未来发展的考题,浙江也在既有方向中谋划着新突破。

  王浩表示,浙江将推动山区26县跨越式高质量发展。“坚持分类施策、一县一策,完善省域统筹机制和激励奖补政策,省财政新增安排专项资金,支持26县生态工业重点项目。深入实施山海协作工程,提升‘产业飞地’‘科创飞地’建设水平,推进山海协作产业项目300个、投资400亿元以上,增强山区内生发展动力。”

  该省同时明确,要加快提升大都市区能级,唱好杭州、宁波“双城记”,支持温州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推动金义聚合同城化发展。

  如何跳出浙江看浙江?王浩介绍,该省将纵深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具体将全力抓好协同事项落实,共建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推进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南向拓展带建设,做深做实长三角产业合作区,推动数字长三角、科创产业共同体、世界级港口群等关键领域一体化合作取得新成果。

  而围绕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浙江明确一系列深度参与共建“一带一路”的动作。包括支持中国—中东欧国家经贸合作示范区创新发展,实施“丝路领航”三年行动计划,优化境外经贸合作区布局,加强国际产业合作园建设,强化境外项目风险防控,提升“义新欧”中欧班列市场竞争力,争创航三角中欧班列集结中心等。(完)

[编辑:孙妮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