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9月02日 星期四
“创二代”登场 浙企步入“新老传承”关键期
2021-12-09 23:25:09   来源:中国新闻网
    娃哈哈在官网发布的公告。 娃哈哈 供图    娃哈哈在官网发布的公告。 娃哈哈 供图

  中新网杭州12月9日电(记者 奚金燕)9日,杭州娃哈哈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娃哈哈”)宣布,宗馥莉出任集团副董事长兼总经理,负责日常工作。这意味着,又一家民营企业加快“新老交替、接续发展”进程。

  改革开放40多年,民营经济在中国经济中的地位举足轻重。浙江是民营经济大省,也率先面临“接班”大考。新形势下,创一代如何交班?下一代如何接棒?正成为关键问题。

  谁来传承?创二代接班是主流

  改革开放以来,“创一代”浙商白手起家,将“走遍千山万水、说尽千言万语、想尽千方百计、吃尽千辛万苦”的“四千精神”深深融入血液,创造了一批优秀浙企。

  如今,第一批民营企业普遍面临“新老交替”的关键期。浙江省人民政府特约研究员、民进中央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周德文告诉记者,据不完全统计来看,近70%的“创二代”选择了接班。从已经成功接班的企业来看,从小就已经按照接班人进行培养的占大多数。

  万向集团董事长鲁冠球之子鲁伟鼎很早就开始与鲁冠球一道处理公司事务,从机修工到车队负责人再到其他岗位轮岗;万事利集团创始人沈爱琴的女儿屠红燕在企业管理专业毕业后,到日本一家纺织服装公司研习,从一线工人做起,从缝纫车间到打版车间、品控部一步步锻炼成长。

  宗馥莉也是这样的履迹。2004年,宗馥莉留学归国,投身于饮料行业,踏进了最一线的生产车间。2007年起,宗馥莉独立执掌宏胜饮料集团,并在创办初期就定下了全产业链的发展战略,并逐渐升级为全价值链生态打造。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原本在父辈庇护下的浙商二代,渐渐被推到了台前,成为一股不可忽视的浙商创新力量。

  如何传承?长期规划是关键

  然而,看似顺理成章的子承父业,却因为父辈“传”的意愿与下一代“承”的意愿未必吻合而导致接班过程复杂而又漫长。

  全国工商联研究室与浙江大学家族企业研究所联合课题组调查发现,相比于父辈较高的交班意愿,家族企业二代的接班意愿并不高,明确表示愿意接班的二代仅占总样本的40%。

  浙江大学管理学院企业家学院副院长、浙大城市学院教授朱建安表示,被调查的家族企业大部分属于传统制造业,年轻一代对此既缺乏兴趣,又没有经验。

  因此,在他看来,明晰规划是保障未来家族企业平稳交接的基础,“不仅要做好传的工作,也要做好承的文章。”

  在浙江宁波,55岁的茅理翔与儿子茅忠群共同创办方太集团。父子俩边创业、边转型、边传承,以“带三年、帮三年、看三年”的“三三制”成功完成了交接班,方太集团也在这一进程中迅速崛起。

  将目光转向杭州萧山,以“十四把榔头”起家的老牌企业胜达集团创始人方吾校,说自己最大的成就是利用二十年时间培养好了企业的掌舵人。

  除了选择守业和创新发展,还有很多理念比较先进的浙企,学习国际先进的企业管理模式,来传承自己的企业。

  朱建安认为,某种程度而言,民企传承的过程也是优胜劣汰的过程,“往往以赚钱为目的家族就会因失去跨代创业的动力而走向没落,而坚守‘四千精神’的企业则会不断通过汲取新鲜血液,成长为各行各业的小巨人。”

  如其所言,一代接一代,专注深耕主业,正成为浙江经济的活力所在。数据显示,浙江三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共计达到470家,总数位居全国第一。

  传承家业更要传承父辈精神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和战场。在朱建安看来,对绝大多数“创一代”而言,他们传的不仅是财富,更是责任,“他们更希望教下一代如何为社会创造更大的价值,带动更多人实现共同富裕。”

  同样地,在周德文看来,民营企业的传承发展,不仅仅在企业经营上,更体现在精神传承上。

  记者注意到,以娃哈哈为例,宗庆后坚持20多年产业振兴,在中国中西部的17个省市,投资86亿元人民币建立了72家分公司,带动当地民众勤劳致富。

  宗庆后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曾表示,在有余力的同时,企业家应多做公益,努力成为“张骞式”的社会企业家,共同创建更美好的社会。

  源自父亲的影响,宗馥莉则创办了馥莉慈善基金会,自2007年创办至今已累计捐款近亿元,用于扶持高等教育、改善贫困地区孩童膳食、协助灾区疫区抗震救灾防疫工作等。

  娃哈哈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作为日常工作负责人,宗馥莉将持续推进娃哈哈战略革新,夯实实业基础,坚持长期主义发展观,不断践行共同富裕背景下的企业社会责任。

  可以预见,随着民企传承大幕进一步拉开,更多交接班模式将浮现。新一代将以怎样的方式登上时代舞台,值得期待。(完)

[编辑:孙妮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