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9月02日 星期四
五千多年前的良渚女性戴什么首饰?
2021-11-22 13:46:54   来源:文一君微信公众号
良渚古城遗址公园良渚古城遗址公园

  在良渚古城建造前,早期良渚是什么样?社会如何运转?出土的墓葬有哪些讲究?

  在浙江杭州开幕的“早期良渚——良渚遗址考古特展”上展出的近300件文物,或能提供一些新线索。

  1936年良渚遗址的发现,给世人认识长江流域史前文化打开一个窗口。经过80余年的考古发掘,五千多年前的中华文明,也一步步揭开了神秘面纱。

  本次展览分为“前夜良渚”“早期良渚”“盛世良渚”三个单元,梳理了近年来北村、官井头、玉架山等遗址的最新考古发现,展出了近300件文物。

  “这好比带观众走进良渚文明的‘前古城时代’。”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史前考古室副主任陈明辉说,该展览揭示了距今5300—5000年前良渚遗址和良渚王国形成和最初发现的过程。

  如第一单元“前夜良渚”就揭示了早期良渚地区经历了马家浜文化、崧泽文化的缓慢发展,先民们逐渐从山地走向平原,从散居到聚集的过程。

  考古资料显示,距今约7000年马家浜文化的先民最早踏上这片土地,沿着山前的台地定居下来。距今6000年崧泽文化在良渚一带有少量遗址发现,遗址数量相比马家浜文化,几无增长。

  总的来说,这两个文化持续了近两千年,遗址数量仅10来个。而到了早期良渚,突然发生了变化:人类活动的遗迹,从零星几个,陡增到了数百处。

良渚地区良渚遗址分布图良渚地区良渚遗址分布图

  陈明辉表示,该时期良渚古城尚未营建,也没有明显的贵族、平民之分。从出土文物来看,当时主要的玉器是玉龙和玉璜,其中玉璜都是在女性墓中出土。“这说明当时女性地位很高。”

  玉璜一般为半璧形,部分雕刻有神徽的简化图案,是表示贵族女性身份的主要装饰品。

  进入距今5300年,良渚地区出现了以瑶山、北村、官井头为代表的第一批贵族,这也是“早期良渚”。

早期良渚遗址点分布图早期良渚遗址点分布图

  此时,首次出现了由玉璜与管串、玉璜与圆牌构成的组合配饰,且在贵族墓葬中频频出现。

北村M106出土细部,图中含冠状器、玉璜、管串等北村M106出土细部,图中含冠状器、玉璜、管串等

  陈明辉说,这表明这些配饰在当时已成为定制,是身份和等级的象征。

  除了组合配饰,现场还展出了冠状器、龙首纹玉器、玉蝉等玉器,且墓主多为女性。冠状器相当于现代的梳子。

  如北村M106(M代表墓葬)是北村南墓地内随葬品最丰富的女性墓葬,属良渚文化贵族大墓,墓中出土的文物拥有多个“首次”。

  如六个龙首的玉龙首镯,属于首次在考古中发掘出土。

  出土的良渚早期展翅刻纹玉蝉也系首次发现。蝉,蜕皮开始飞翔,这个神秘现象令那时的良渚人很敬仰。他们认为它会转生或能重生,于是做成玉器挂在脖子或缀在衣服上。

  在早期良渚,以瑶山M9为代表的男性贵族也开始崛起,说明社会正从母权社会向父权社会转变。

  墓葬中出土的玉琮、玉钺、三叉形器、成组锥形器丰富了玉礼器组合。如瑶山M9出土的玉琮,并非内圆外方,而是更接近镯子的形状。镯体的四个弧形凸块上雕刻了兽面纹。

  陈明辉表示,这是良渚玉琮的早期形态,也说明玉琮源于玉镯。

  现场的展品除了能分辨贵族与平民,还能看出当时社会的手工业发现状况。如相对于崧泽晚期多变的陶器形制和样式,在良渚早期平民墓葬出土的陶罐等手工制品,样式、大小都很接近、统一。

  这表明当时社会生产力已从家庭作坊过渡到了规模化生产。

  经过百余年的发展,良渚王国迎来了第一个“盛世”,遗址数量暴增至数百处。良渚国王带领先民营建宫庙、修城筑坝,开始了大规模改造自然的历史。

  瑶山M12和反山M12代表着两代王者,前后衔接甚为紧密,也是良渚遗址群目前所知最高等级的墓葬,标志着良渚王国进入第一个“盛世”。

  “盛世良渚”创制了完整的神人兽面像,即神徽,标志着宗教形态的成熟。专家表示,这正是在这一时期,自由奔放的崧泽之美,被规范严谨的良渚之美取代。

  陈明辉说,自此之后,良渚古城开始了规划和营建,莫角山、反山、水利系统等一系列伟大工程均营建于这一时期,良渚古城遗址的范围达到100平方公里,良渚文化的对外影响力也达到空前的地步。

  其中,良渚古城作为良渚文明权力与信仰的中心,其核心区由内而外分别是内城(包括宫殿区、墓葬区、作坊区和仓储区等)、城墙、外郭城。

  城外还有郊区的祭坛墓地和多条水坝构成的大型水利系统,层次分明、布局有序、营建考究、工程浩大,是中国乃至东亚地区早期城市规划的典范,被誉为“中华第一城”。

[编辑:孙妮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