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9月02日 星期四
共同富裕如何“共同”?杭州:为“关键人”做好关键事
2021-09-27 17:16:19   来源:中新网浙江
浙江杭州。  王刚 摄浙江杭州。 王刚 摄

  中新网浙江新闻9月27日电(王逸飞 郑悦)浙江正在推进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共同富裕的前提是富裕,重点是代表全体人民的“共同”。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已领跑中国各省(区)的浙江,如何在公平基础上写好“共同”文章?在提出打造示范区建设城市范例的浙江省会杭州,透过其为三个“关键人群”做好的三件“关键小事”,或可以小见大了解这一省份的作答思路。

杭州首家产业园区嵌入式幼儿园——海康威视幼儿园内景。 
 王逸飞 摄杭州首家产业园区嵌入式幼儿园——海康威视幼儿园内景。 王逸飞 摄

  产业园区嵌入式幼儿园:新杭州人圆梦幼有所育

  看着儿子走进幼儿园,位于杭州滨江的企业海康威视的员工毛先生说,“每天送孩子上幼儿园是我的任务。这里比一般的幼儿园上学时间晚,配合着我们上班时间,而且就在公司楼下。”

  其告诉记者,“子女就近入园入托以及接送问题,对我们家庭基础不在本地的双职工而言很重要。现在‘孩子陪我们上班’‘我们陪孩子上学’同时实现了。”

  杭州目前人才净流入率居全国第一,去年新引进35岁以下大学生43.6万人。如何让刚刚落脚的新杭州人获得高质量共富的“触感”?让毛先生不再担心“幼有所育”的产业园区嵌入式幼儿园正是方法之一。

  产业园区嵌入式幼儿园,通俗理解就是建在产业园区内,满足企业职工对学前教育及婴幼儿照护需求的幼儿园。

  海康威视幼儿园是杭州首家此类幼儿园。幼儿园党支部书记、副园长洪霞介绍:“海康在杭州的双职工近400对,截至年初处在教育各个阶段的适龄儿童就有1000多人。为让员工尤其是外地员工安心乐业,企业先提出了想法,后来在政府支持下,我们幼儿园于去年10月开园。”

  该幼儿园为公办普惠式幼儿园,目前有12个班、240个孩子在园。为了服务企业职工,其入园时间比一般幼儿园稍晚,晚上还有晚托和晚餐服务。

  在滨江区教育局党委副书记、副局长傅天健看来,该模式优先照顾园区企业员工子女入园,特别是解决了企业新引进人才子女不符合就读条件而难以入园的困境,成为企业引才留才的新路径,实现了企业、员工、政府三赢。

  产业园区嵌入式幼儿园当下正在杭州全市复制推广。今年二季度,该市印发《关于产业园区嵌入式幼儿园(含托育)建设的实施细则(试行)》,其也明确了“由杭州市级财政按核定办园规模给予新开办的嵌入式幼儿园(含托班)每班4万元的一次性开班补助”等扶持政策。

  截至目前,该市已建成产业园区嵌入式幼儿园(含托育)5家、在建4家、正在前期谋划4家。

建德人傅晅经营的豆腐包店内。 
 王逸飞 摄建德人傅晅经营的豆腐包店内。 王逸飞 摄

  “出圈”的豆腐包:自由职业者富裕添门路

  8月,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强调,“给更多人创造致富机会,形成人人参与的发展环境”。

  给更多人创造致富机会,自由职业者是重要的目标群体。几十年来,敢拼敢试的传统让浙江拥有了庞大的自由职业者群体。面对共富考题,以杭州为代表,如何通过统筹发力为该群体增添致富门路,成为官方着力重点。

  一只豆腐包,是这种力道的体现切口。

  每天四五点准备营业,到晚上关门,35岁的杭州建德人傅晅经营的豆腐包店每天要卖出两三千个包子。他没想到,小时候常吃的豆腐包,如今成为了自己致富的“功臣”。

  建德豆腐包是当地重要的美食文化名片,具有1000多年历史,在浙江省内外颇有知名度。而今,传统的豆腐包开始“出圈”,成为建德市推动共富的载体。

  作为退伍军人的傅晅此前在外地做餐饮生意。“我在外面学了豆腐包制作,去年底了解到建德正大力推广豆腐包,就回来开了这家门店。”

  建德对豆腐包的推广力度,傅晅感受明显。如今年他就参加了该市举办的豆腐包擂台赛,拿下金牌师傅殊荣。他指了指店里墙上的标识说,“现在建德豆腐包有了统一形象标识,它代表着认可,对我们市场推广有很大帮助。正常情况下一天营业额有五六千元。”

  为了让一个个像傅晅一样的自由职业者借豆腐包致富,今年当地专门成立了市委书记挂帅的豆腐包品牌建设领导小组,并开展实体化办公;办起了豆腐包师傅培训班;计划每年投入扶持资金500万元,当地银行也推出了“豆腐包贷”……

  建德豆腐包品牌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谢晓君说,“豆腐包行业门槛不高,经过规范引导、专业培训,人人都可以当豆腐包老板,可以有效提高百姓创业就业机会,增加百姓收入。”

  目前当地共完成185家“建德豆腐包”店建设,成功带动建德豆腐包相关产业就业人员1000余人。

  小小的豆腐包,体现的是一种导向。在近期发布的《杭州市人力社保领域争当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城市范例实施方案(2021-2025年)》中,杭州官方明确,要健全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多渠道灵活就业机制,探索完善新业态从业人员劳动权益保障机制;大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等,用意可谓明显。

杭州东恩村村民展示手机上的“沥家园”积分。  王逸飞 摄杭州东恩村村民展示手机上的“沥家园”积分。 王逸飞 摄

  数字时代的共富:不让老人被遗忘

  在社会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背景下,做好“共同”文章,对老年群体的关注自然不能缺少。在数字时代,让老人共享数字红利成为杭州聚焦的又一关键事。

  在杭州萧山区,见到62岁的东恩村村民路爱娟时,她刚用自己的2100积分兑换回了一瓶洗发水、一卷保鲜袋。“现在手机上就知道村里村外有什么新鲜事,生活用品也能在手机上兑换,有事还能发布信息找大家帮忙。”

  去年,为推动乡村治理,激发居民共建家园的积极性,当地创设镇、村、户三级管理“沥家园”基层治理系统。在该系统里,村民注册后可以看新闻、了解地方政务、参与公益活动、发布诉求、反映民意等,同时获得数额不等的积分,可兑换日用品。

  “乡村走向智慧治理,可以让村民有更多幸福感获得感,其中尤其要关注老人能否参与进来。”东恩村党委书记、村主任王建刚介绍,村里很多老人不会使用智能手机,除了子女教给他们,村里也安排村干部、志愿者上门讲解、播放教程视频,在生活用品兑换点,也安排了专人向老人介绍“沥家园”的用法。

  让老人感受到数字便利,也是杭州和睦社区的一道亮色。

  和睦社区是杭州最“年长”的小区之一,呈现着老龄化程度高、老国企退休职工多的特点。和睦街道党工委书记饶文玖说,“数字化时代,老年人不应被落下。近年我们进行适老化改造中,也在着力提升数字惠民效果。”

  这两年,和睦社区在社区老年大学里,定期开设了智能手机课程;为高龄、独居、孤寡老人换上了通过监测用水变化,辅助监护老年人健康情况的智能水表;针对高龄、独居老人等推出了包括呼叫服务、远程监控紧急呼叫、智能感应睡眠等智能设备的家庭养老照护床位基础服务包等。

  针对老年人面前的数字鸿沟,杭州已有诸多动作。“十三五”时期,该市市级“互联网+养老”平台全天候为15万低收入高龄及失能老年人提供“一键呼救”等三大类13小项服务,创建了老年食堂无接触取餐“刷脸吃饭”、智能养老管家等智慧应用场景。

  今年杭州还部署开展老年人智能技术日常应用普及行动,提出在教育场所就近开展老年人智能技术应用普及教学活动;在部分社区(村)设立智能技术应用教学服务点,开展志愿服务送教上门活动等。

  从幼有所育到富有其道,再到老有所养,它们背后,即是“共同”所代表的民本之心,也是“高质量”的应有之义。(完)

[编辑:王晶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