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9月02日 星期四
“一站统管”牵住基层治理牛鼻子 浙江南浔改革再启程
2021-09-08 21:16:32   来源:中新网浙江

  中新网浙江新闻9月8日电(记者 胡丰盛)交通秩序、矛盾调解、违章拆迁……在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这些民生难点、堵点一度困扰着基层,2021年,当地通过建立“一站统管”的社会治理联动工作站(以下简称“联动工作站”),效果立竿见影。

  群众遇到烦心事、不平事向谁反映、谁来办、怎么办?需要一个简单直接的抓手。南浔创新推出“浔安码”,群众手机二维码“扫一扫”后直接反馈,无缝对接基层治理综合信息系统,矛盾及时化解。

  从“一站统管”的联动工作站,到以“浔安码”为抓手建立接诉即办机制,在浙江南浔,经过持续探索,一条颇具特色的基层治理新路径正在形成。“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坚持党建引领、重心下移、科技赋能,不断提升治理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水平,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浙江公共治理专家表示,南浔的治理改革实践对于破解基层“看得见管不了”、部门“管得了看不见”的难题,对于各地提升基层治理现代化水平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在社会治理联动工作站,公安民警、综合执法、市场监管等多部门组成“最小作战单元” 祝宏涛 摄在社会治理联动工作站,公安民警、综合执法、市场监管等多部门组成“最小作战单元” 祝宏涛 摄

  重心下移到片区 解决基层治理难题

  说起基层事务的繁杂,人们总爱用“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来形容。不仅如此,乡镇还常常面临有事无权、有事无人的窘境。面对乡镇“看得见摸不着的着急”,南浔区也一直在动脑筋思对策。

  资源下沉,责任到人,力量联合,集成作战……2021年初,南浔推动“县乡一体、条抓块统”向基层再下沉,创新工作载体,在当地建设38个片区社会治理联动工作站,以“矛调微中心”“公安+执法”联勤站、全科网格管理站三个基本功能版块为平台,统筹条线力量、网格力量、社会力量,基层社会治理发生了奇妙的“化学反应”。

  南浔区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王剑峰表示,公安、综合执法、市场监管等11个职能部门,视当地社情需要统筹其他部门入驻,形成的“11+X”派驻模式,打造的基层最小集成作战单元,有效了解决基层治理问题。

  目前,借助该平台,当地已联动联勤开展“综合查一次”1.68万家次,联合执法345次。

  值得一提的是,联动工作站建设伊始,已经显现良好的治理成效,上半年南浔区无较大以上事故发生,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同比下降50%,火灾起数同比下降16.7%,黄赌毒警情同比下降19.53%。较多矛盾纠纷消灭在萌芽状态。以南浔区东迁街道浔北联动工作站为例,该站管辖企业250多家,人口2.7万余人(外来人员1.3万人),加上今年启动全面拆迁整治,社情非常复杂,联动工作站运行后,无一人至区矛调中心上访,实现“微事不出格、小事不出村、难事不出片、矛盾不上交”。

  “今年以来,我们已经有效调处各类纠纷1000余起,化解信访案件41件,实现了‘将安全隐患排查见底,矛盾纠纷排查见底’的目标。”东迁街道党工委委员、副主任朱建国说,立足于联动工作站,当地创新“一二三”工作法,夯实了社会治理根基。

  权责聚焦基层 解决“难作为”痛点

  通过联动工作站下沉执法力量,在湖州南浔,一项项基层“痼疾”正逐步破题,基层传统执法模式正在悄然改变。

  以往,南浔区双林镇各部门之间协同处理,高效运转的机制还不完善,处理复杂事项需要多个部门坐下来协商处理,费时费力。持续治理多年的花城村农贸市场脏乱差问题就是一例。交警职权在于门口违停,市场监管职权在于食品安全,综合执法管理流动摊贩,消防部门负责排查安全隐患……看似职责明晰,遇到复杂事件却难以奏效,曾有群众投诉市场商铺油烟排放问题,市场监管、消防部门与综合执法轮流上门,各管一事,整治效果不好,还容易反弹。

南浔区双林镇社会治理联动工作站 祝宏涛 摄南浔区双林镇社会治理联动工作站 祝宏涛 摄

  如今,公安民警、综合执法、市场监管等多部门的派驻人员开展联合执法,以往的治理难题迎刃而解。

  “基层的老百姓面对执法人员,不会在意你是哪个部门负责哪条线,只在意遇到事情找你是否能够解决。”双林镇市场监管分局局长俞敏说。今年6月,有网格员报送信息,当地有人违建拒不拆除。社会治理联动站就指派公安、综合执法、国土、自然规划组成的联合执法队伍前往处理,不到半天,违章拆迁等问题都得到妥善处置,“村民服气比怨声多”。

  直面群众诉求,乡镇在治理中宜早不宜迟、宜快不宜慢,这就需要形成一个高度集成、快速反应的集成作战单元。

  “邱家湾小区楼下的停车库,有多家无证经营的理发室、出租房,存在严重的消防隐患,建议由消防、公安、综合行政执法共同处理。”近日,南浔开发区朱坞片区社会治理联动工作站的四级高级警长刘顺林,现场联合部门进行协调,一天内就把原来至少两周时间处理的事件解决完毕。

  缩短的是时间,改变的却是基层办事逻辑。刘顺林说,以往涉及到跨部门协调的案件,事无巨细,都得找齐分管领导统筹协商,效率低下,遇到复杂事件往往久拖不决。

  “从事到制,社会治理联动站打破了部门之间的业务障碍,形成了部门集合的最小作战单元,有效提升监管效能。”南浔区政法委副书记沈洪亮介绍,当地每个片区均由乡镇(街道)班子成员担任联动工作站站长,统筹负责工作站综合协调工作;片区民警担任常务副站长,每周进行工作交流和联勤处置事项会商,形成统一调度、统一指挥的高效处置体系,有效化解处置片区的各类矛盾纠纷、安全隐患、涉稳事件。该制度实施以来,南浔矛盾纠纷排查数增加52.7%,矛盾纠纷化解率达到99.8%,一批悬而未决的事项得到了有效解决,提升了基层联动处置能力。

“平心工作室”接待来访群众 唐玉慧 摄“平心工作室”接待来访群众 唐玉慧 摄

  围绕群众需求 探索深化改革最后一公里

  “五指分散不成拳”“基层看得见管不着、部门管得着看不见”……浙江工商大学校长、浙江大学社会治理研究院院长郁建兴认为,湖州南浔社会治理联动站着力解决的基层治理难点、痛点,在各地都普遍存在共性。

  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意见》开宗明义指出:“统筹推进乡镇(街道)和城乡社区治理,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工程。”其中,农村社区的发展与治理,是中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最大症结,也是当前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走向共同富裕的核心政策议程。

  “基层有效治理是推动共同富裕的重要软环境,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实现与发展互促共进、多方双赢。”郁建兴说,当下,在浙江率先推进“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之际,南浔的社会基层治理至少可以在两个层面为推动共同富裕贡献力量。他说,南浔积极探索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体制机制创新,聚焦办好群众家门口事,打通抓落实“最后一公里”,正形成行之有效的做法。

  基层社会治理的“四梁八柱”成型之后,南浔如何加快从“事”到“制”“治”“智”转变,在南浔区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王剑峰看来,体制机制创新、力量统筹联动,成为关键密钥。他说,当下的南浔正围绕群众需求、基层需要展开更多积极探索与实践。

  如以企业多、外来人口多、征地拆迁多、群众诉求多、矛盾纠纷多“五多”著称的东迁街道浔北社区,当地成立的“平心工作室”,半年来已接待来访群众730余人,解决群众反映事件356起,调解纠纷228起,成功率达100%;当地创新推出的“浔安码”,无缝对接基层治理综合信息系统,建立群众反映的问题实时爆料、矛盾及时化解、政策随时咨询的“零距离”服务机制,目前已经收到反映事件2.26万起,办结率达99.9%。

  记者了解到,南浔区正采用定期评选星级工作站和星级工作人员,年终绩效评价,市、区各项评优评先活优先推荐等措施,激励党员干部在基层治理更积极地担当作为。(完)

[编辑:孙妮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