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 • 浙江 • 正文

浙江长兴垃圾分类智能化:从“随手扔”到“随手分”

2021-08-24 20:05:15  
小浦镇志愿者在打捞垃圾。袁园供图小浦镇志愿者在打捞垃圾。袁园供图

  中新网浙江新闻8月24日电(施紫楠)每日清晨,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小浦镇方岩村的垃圾收集员就开始挨家挨户上门扫码收集垃圾,每个农户的垃圾分类准确率、垃圾量,都实时显示在村委的智能化平台上。

  今年,小浦镇11个行政村全域实行了农村生活垃圾智能化收集,通过数字化手段将该镇3万余户的垃圾分类情况纳入信息化管理,有效提升全域人居环境。

  由点到面,从城市走向乡村,浙江在垃圾分类方面一直是先行先试。多年来,该省通过不断创新垃圾分类模式,促进垃圾投放、收运、处置实现良性循环,“浙江模式”成为垃圾分类中的一个典型。

  今年以来,随着数字化改革的持续推进,智能化的“效率+服务”模式,也渗入进浙江各地的垃圾分类工作中。

虹星桥镇志愿者向村民宣传垃圾分类意识。吴真甄供图虹星桥镇志愿者向村民宣传垃圾分类意识。吴真甄供图

  其中,位于长兴县的小浦镇便针对传统垃圾分类收集模式分类准确率难掌握、源头不可溯等问题,在11个行政村整体建立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智能化收运体系,在长兴率先实现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智理”全覆盖。

  小浦镇副镇长王萍介绍,该镇根据智能化运作需要,替换或提升垃圾桶,安装智能化识别芯片,并统一规格、固定点位,统一使用标准化智能收集车,增配垃圾转运车辆,提升小型垃圾中转点,形成“智能化收运—小型中转点—镇垃圾中转站—终端处理单位”收运体系。

  “我们还通过智能化平台按日、按周和按月汇总整个行政村农户的分类准确率及垃圾处理量,对分类不准确的农户实现每日一汇总一清单,由村干部针对性上门开展指导、督促落实整改。”王萍说。

  据悉,自从实现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智理”全覆盖后,小浦镇农户垃圾分类参与率达到95%以上,分类准确率达到90%以上。

  “滴……”分类垃圾桶上的芯片被智能机器识别的声音传入耳中,摄像头抓拍、AI自动识别桶内垃圾种类、对垃圾进行称重、同步积分并有效排名……在长兴县虹星桥镇周村村,一系列垃圾分类过程全部无需人工操作,实现智能化。

村民在积分兑换点兑换商品。陈虹供图村民在积分兑换点兑换商品。陈虹供图

  作为虹星桥镇首批探索智能化垃圾分类的试点村,周村村通过智能化引领、精细化管理,让农村垃圾分类从“老大难”变得“不再难”。

  智能管理,一户一档。在该村,村民可扫描二维码查看一周内的垃圾分类情况、积分总数和排名;对个别不配合或者一直分类较差的村民,村干部也会定向宣传,通过入户教育、上门帮扶,让其自查问题、纠正错误。

  此外,周村村还实行垃圾分类网格化管理体系,建立联村领导、村干部、党员队长、村民四级联动机制,做到每周一例会,每月一评比,每季度一总结,每年度一表彰,及时协调、沟通、解决日常收集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只有全员参与,同时宣传培训督导到位,才能推动垃圾分类精准化深入人心,让村民从‘随手扔’转变为‘随手分’。”周村村相关负责人说,该村还设置了农村垃圾分类公示宣传栏,配备专职收集员,并通过微信群、短信提醒、晾晒红黑榜等方式,有效提高村民垃圾分类的参与度和积极性。(完)

[编辑:周薇] 来源:中新网浙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