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 • 浙江 • 正文

画说党史(二) | 卢家华——翰墨溯风华,笔尖蕴乾坤

2021-06-23 21:59:20  

  画说党史(一) | 让红色记忆“活”起来

  百年党史荟萃翰墨丹青,传神佳作再现峥嵘岁月。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开辟了伟大道路、推进了伟大事业、铸就了伟大精神、积累了宝贵经验,谱写了感天动地的奋斗凯歌,铸就了光耀古今的壮丽伟业,创造了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百年党史既承载了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实现“两个百年”目标的奋斗史,也赋予了中华儿女秉承党的光荣传统、加强党史教育的光荣使命。

  浙江工业大学立足青年视角,发挥青年作用,展示青年力量,联合全校师生一起开展了“党史学习教育红色历史绘画作品展”活动。我们通过“讲、演、唱”视听结合的方式,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一路走来的光辉历程,推动党史教育深入群众、深入人心。

  卢家华,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绘画艺术学院油画系,浙江工业大学副教授、浙江云林书院艺术总监、中国文促会艺术博士工委会副主任、北京中国当代写意油画研究院研究员。从《势不可挡》《力挽狂澜》到《东方大港——宁波舟山港》,从《李宗仁回国》到《陈望道与<共产党宣言>》,他用手中的画笔,描绘祖国的繁荣富强,刻写我党的峥嵘岁月。

  卢家华在创作《李宗仁回国》 主办方供图

  内忧外患,誓保家卫国

  在一系列历史画作中,《势不可挡》和《力挽狂澜》两幅以冲锋陷阵的动态感,精妙的构图巧思和沉郁的色彩基调备受瞩目。

  《势不可挡》的创作背景来源于1996年的台海危机。在中央军委的指示下,人民解放军海陆空数十万大军在东南沿海集结,枕戈待发,准备大军压境,来解决这个困扰中国半个多世纪的难题。为了表现人民解放军的必胜决心,卢家华在创作时选择以”V”字型构图,既代表“victory,胜利”的意思,又有勇往直前的尖刀般的人民军队的意义,蕴涵人民子弟兵为保家卫国而舍生忘死的伟大品格。

  《势不可挡》 主办方供图

  整幅画虚实处理得当,陆军率先抢滩登陆,两栖坦克冲破障碍勇往直前,空中战机翱翔。战士们在枪林弹雨中冲锋在前,坚毅的眼神里充满着革命必胜的信心。硝烟弥漫的背景中,处处都是英勇的人民解放军的身影。取名《势不可挡》既概述了画面中千军万马杀奔而来的势不可挡,也寓意着祖国统一大业势不可挡。

  《力挽狂澜》表现的则是天灾人祸发生时,人民子弟兵心怀人民、不怕牺牲的精神。98年抗洪抢险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而画面中战士们冲锋在前、视死如归的模样亦牵动着画面前我们的心。

  在与洪水的搏斗中,战士们拼尽全力用沙袋等障碍物堵住决堤的大坝,誓死守卫人民的安宁生活。画面上方是墨汁般的黑暗,仿佛暗示着欲来的风雨和挑战,下方则是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以血肉之躯铸成的铜墙铁壁,这种强烈的色彩对比似乎象征着,光明必将战胜黑暗、阳光必将取代阴雨。

  《力挽狂澜》 主办方供图

  将祖国的嘱托、人民的安危牢记在心,在孤寂中燃烧着似火的激情,在洪水中守候着一方的安宁,在一次次炮火中抒写着对祖国、人民的无限忠诚。无论是战火纷飞还是白鸽飞翔,他们始终伫立,默默奉献。这是中国军人的铮铮铁骨,更是中国的刚硬脊梁。

  百年回眸,看伟业奠基

  历史画的创作讲究“以画为体、以史为魂”,这既考验着创作者的绘画技艺,也考查着创作者对这段历史的了解细致与否。

  怀着严谨的治学态度和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卢家华在绘制《陈望道与<共产党宣言>》前,仔细研究了当时的史料背景和人物的个性特征,希望表现出真实且立体的历史事件和伟人形象。

  “我党开天辟地的伟业,陈先生是当之无愧的奠基者。而要表现陈望道先生,就必须和《共产党宣言》紧密联系在一起。”卢家华以1920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前夕为切入时间,再现了共产党伟业的奠基者们思想和精神的碰撞。画作采用写实主义手法,生动展示了陈望道在外国语学社讲解《共产党宣言》的场景。

  《共产党宣言》 主办方供图

  画中,陈望道处于画面构图的中心,身穿灰色长衫,手臂高举握拳,坚毅的眼神里充满着对马克思主义的信心。这些热血青年或站或坐,有的欲言又止,有的奋笔疾书,都全神贯注的听陈望道在讲授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勾画中国未来美好的蓝图,在当年这些听课的学生中,就走出来好几位国家领导人。整个画面展现出了共产党早期奠基者们对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向往和对中国未来的坚定信心。

  一项伟业的开创,需要多少人在背后付出心血并为之努力奋斗?也许,这幅画作便是有力的回应。

  祖国召唤,喜叶落归根

  对于创作,卢家华一直坚持着油画本土化的艺术信念。

  《李宗仁回国》 主办方供图

  “油画本土化是中国油画百年发展史中的主线,同时也是中国油画家孜孜以求的目标”“艺术工作者需要主动学习和研究外来文化艺术,来融合本土文化艺术,从而创造出属于自己本民族的艺术作品。这样的艺术作品才具有生命力,才能够生生不息而流传千古”。油画本土化这一理念在他的作品中体现得可谓淋漓尽致。

  在创作《李宗仁回国》时,卢家华与导师杨参军先生反复推敲,在细节刻画上精益求精,甚至达到近乎苛刻的自我要求。从人物形象到动态设计,从面部表情到色彩变化,即使是人物前后站位也反复斟酌,只为寻找到既尊重历史又符合艺术作品的主题表达。在修改了次次作品,克服了种种困难之后,一幅传神细腻的画作精品就此诞生。

  布面油画《李宗仁回国》描绘的是1965年7月李宗仁回国后,周恩来在人民大会堂宴厅接待他的场景,表现了中国共产党奋斗历史中三大法宝之一“统一战线”的伟大胜利。画面正中,李宗仁与周恩来身着正装,面带笑意,两只手紧紧相握;周围的人们侧身站立,纷纷鼓掌。整幅画作充分展现了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程和战无不胜的历史经验。

  时代更迭,赏壮美港湾

  在众多画作中,一幅绘有银灰巨轮和暖褐海水的作品格外引人注目。这是卢家华2018年创作的得意作品之一——《东方大港——宁波舟山港》。

  整幅画采用三联的组成方式,即中间大,两边小。左面的小幅绘有一艘银灰色的巨轮,在苍茫的大海中熠熠生辉。而右面的小幅表现的是现代化的桥吊及集装箱,强烈的大红色意味着红红火火的港口的现代化建设与发展。

  中间部分是俯瞰整个港口面貌的主题刻画:天际云霭濛濛中,光线若有若无的穿梭其中,照耀在东方大港上,使人目之所处皆镀上了神秘的暖色;远山黛色霜青,与碧色海平线相连,山峦起伏,在虚无飘渺间,给人带来无限的遐思;烟波浩渺,海面逐渐呈现趋近大地的色彩;浅岸的暖褐与海水的冷峻相互交织,光与影及色彩间的相互碰撞,变幻万千,既彰显东方大港气势磅礴的感觉,又令人颇有凭虚御风,恍若隔世的梦幻。

  主办方 供图

  在为我们讲解画作时,卢家华刻意强调了画面中远近不一的红色桥吊,“作为一个国际化、现代化的元素,桥吊使这三幅画紧密相连;而远山云海之间的层峦叠嶂又使整幅画有了一气呵成的气魄;中间画面中千千万万的集装箱,五颜六色的交织在一起,远观好似化身成万马奔腾的建设大军,象征着新时代祖国的蓬勃发展”。

  主办方 供图

  对于油画本土化,卢家华仿佛有说不完的想法,“浙江工业大学党史学习教育红色历史绘画作品展对于我来说,是一个很好的展示平台,而对于广大青年学生来说,也是一次很好的学习机会”,“青年大学生在立足于本民族文化基础上,要广泛地汲取外来优秀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尤其是当下信息化、数字化高速发达的地球村的时代,青年学子更要保持清醒的认识,那就是本民族文化的自信,也正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观的确立,切实坚定“四个自信”的重要意义”。

  翰墨溯风华,笔尖蕴乾坤。卢家华怀着为祖国作画的爱国情结,生动再现了建党100年来筚路蓝缕、波澜壮阔的奋斗历程,使党史题材与艺术之美融于一体,以实际行动诠释“工大人”浓郁的爱党爱国之心。

  百载风华,千帆竞发。信仰与使命,始终在代代相承。(通讯员 刘雯瑾)(完)

[编辑:孙妮亚] 来源:浙江工业大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