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 • 浙江 • 正文

浙江龙湾城市化轨迹:从“有区无城”到“一区五城”

2021-05-09 21:13:10  

  中新网浙江新闻5月9日电(范宇斌 董易鑫 陆剑于 徐龙飞 )1984年12月27日,浙江温州龙湾建区,在一片广袤田野上开始了“建城”计划。那时,龙湾区不到8万人口,陆地面积只有61.43平方公里,下辖5个镇。东海之滨的新区,一派荒芜。

  至今30多年的历史变迁,龙湾不再是“农村为主,有区无城”,而是逐渐跳出“区”的概念,向“城市”的层面转变。无论是城市框架、城市肌理、城市内涵,已然是一座颇具深厚文化底蕴的现代化滨海城区。

  龙湾逐渐跳出“区”的概念,向“城市”的层面转变。究其原因,是龙湾在交通建设、城市发展定位、人才科创软实力等方面下足功夫。

温州龙湾城市风光 项绍雄供图温州龙湾城市风光 项绍雄供图

  大干交通“延伸”城市框架

  近年来,随着龙湾城市中心区、浙南科技城、空港新区等功能区的推进,给龙湾的城市开发提供了充足空间。城市体量倍增的同时,城区内外交通的改善,让龙湾逐渐“延伸”城市框架。

  大干交通,干大交通。轨道交通S1线,瓯海大道、温州大道、机场大道、滨海大道、永强大道等交通道路纵横交错;连接沈海高速、金丽温高速与甬莞高速的金丽温高速东延线工程加快推进;环大罗山科创走廊重要通道——通海大道西段工程建成后,顺接通海大道东段,项目与金丽温高速公路东延线上下共线,同步建设;永昌路工程为金丽温高速东延线连接线,计划今年6月开工。

  不仅如此,龙湾交通建设的步伐越迈越大。温州龙湾国际机场三期扩建项目签约落地,杭温高铁、温福高铁启动规划建设;温州东部综合枢纽前期工作正在推进,这个拥有“温州世界之窗、东海活力之芯”美誉的标志性工程,将打造“第四代+”空铁枢纽典范……

  未来,随着轨道交通S2线、轨道交通M2、金丽温高速东延段的全面交汇、无缝对接,融合机场、高铁、高速公路、轨道交通、城市快速路于一体的东部综合交通枢纽加速崛起,将成为龙湾区域发展一大“引擎”。

浙南·云谷 项绍雄供图浙南·云谷 项绍雄供图

  “一区五城”确立发展定位

  近年来,龙湾在加快融入浙江省、温州市“一小时交通圈”,构建“区内一刻钟交通圈”的同时,开始着眼其未来发展定位,即从“有区无城”转化为“一区五城”。

  “一区”指“未来城区”,“五城”指浙南科创新城、温州产业新城、东部枢纽新城、国际开放新城、滨海幸福新城。

  “‘一区’是主路径,是总的目标;‘五城’是分项目标。”龙湾区主要负责人介绍,“龙湾区在‘未来城区’建设上有基础,起步早、城市化高是其发展优势。”

  据悉,龙湾在浙江省率先启动“未来城区”试点,并出台浙江省首个未来城区建设行动方案,在龙湾布局有10个以上的未来社区,实施全城人本化、生态化、数字化,打造构建温州浙南最佳居住地、工作地、旅游地的未来城区。

  在“五城”建设方面,龙湾分别从交通、科创、产业、平台、宜居五方面进行发展规划。

  如在交通方面,龙湾明确东部枢纽新城是建设“未来城区”的基础。龙湾是温州市唯一的空港、陆港、海港齐备的城区。未来,龙湾将围绕空铁一体化的东部综合交通枢纽中心建设,加快构建多元立体、互联互通、安全便捷、绿色智能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一区”与“五城”相互呼应,共同构成了整个龙湾未来的发展蓝图。未来社区、未来园区、未来街区、未来乡村四个未来城区标志性平台建设也将齐头并进。

温州龙湾夜景 项绍雄供图温州龙湾夜景 项绍雄供图

  “招才引才”增强科技软实力

  完成城市化蝶变后,科技助力、人才支撑则成为龙湾发展的动力。

  据悉,2020年龙湾新增海内外高层次人才293人,引进博士数居温州市第一,越来越多的人才把龙湾作为创新创业的乐土。

  “人才洼地”的形成与龙湾“俯身引才”的诸多举措密不可分。该区实施了多层面的人才招引计划,举办招才活动,在北京、上海、深圳、成都、杭州建立5个引才专班,在海外设立了人才联络站,以多种形式招才引才。

  不仅如此,龙湾还坚持以高端平台产业集聚人才。如打造瓯江实验室、国科大温州研究院、科思技术研究院、光子集成创新研究院等12家高能级科研平台;“中国眼谷”入选了中国“百城百园”先进技术成果推广应用项目;建成瑞浦能源、北斗产业基地等产业平台;拥有浙江省级以上众创空间(孵化器)15个……

  如今,眼谷中央孵化园顺利开园、入驻上市背景企业9家、“世界500强”背景企业6家、招引项目57个。千亿级项目瑞浦新能源产业园、超50亿元单体制造业项目——大唐5G全球创新中心中国长三角区域中心、总投资115亿元的多弗通用航空产业园及总部项目等一大批高端项目全新布局,龙湾正着力打造“以产兴城,以城带产”的科创新城。

  未来,龙湾将加快“一区五城”建设,围绕以国家自创区、国家高新区、环大罗山科创走廊和浙南科技城为代表的“两区一廊一城”战略,将生命健康、智能装备、数字经济三大新兴产业作为未来产业发展导向。(完)

[编辑:许昭琳] 来源:中新网浙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