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 • 浙江 • 正文

医防携手 浙江宁波多措并举阻击骨质疏松症

2021-03-19 17:34:48  
国际骨密度测量证书班暨基础骨质疏松继教班。  徐东芝 摄国际骨密度测量证书班暨基础骨质疏松继教班。 徐东芝 摄

  中新网浙江新闻3月19日电(方堃 方挺)随着中国老龄化程度持续加深,骨质疏松和脆性骨折患者数量都呈现显著上升趋势。2018年中国首个大型骨质疏松症流行病学调查显示,中国骨质疏松症65岁以上人群患病率达到32.0%。

  目前医务人员和民众对于骨质疏松症的认识不足,医疗机构上下级转诊机制不健全,基层医生诊断能力、诊断设备缺乏等困扰是防治骨质疏松症的主要问题。

  为破解上述难题,浙江省宁波市借助市骨质疏松症防治临床指导中心,医防携手,合力开展了骨质疏松症的防治工作,着手构建起覆盖宁波全市的“宁波市骨质疏松及脆性骨折防治网络”,实现了骨质疏松预防、筛查、诊断、治疗、转诊、随访、自我管理的全链条管理。

  据悉,宁波市依托“全国中老年骨质疏松症分级管理平台”,在该市海曙区完成733例筛查,其中384位确诊为骨质疏松症,并对其实施了全链条管理,截至2020年年底194位患者完成了1次及以上随访。

骨质疏松专病门诊。 徐东芝 摄骨质疏松专病门诊。 徐东芝 摄

  “实现骨质疏松疾病预防的全链条管理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通过医防整合、上下联动,能辐射更广泛的人群,把‘鞭长莫及’缩短到‘人人可及’。”宁波市骨质疏松防治临床指导中心主任茅月存表示,截至2020年12月,宁波市已有50家基层医疗单位利用市级医联体、县域医共体与上级综合医院联动,开展了骨质疏松症高危人群的早期筛查和分级管理。

  茅月存介绍,通过“1+X”模式,社区医生对骨质疏松症症重视程度明显提升,几年来基层开设骨质疏松专病门诊24家,从无到有的突破,通过ISCD课程培训以及骨质疏松系统理论及指南培训学习,使得社区全科医生掌握了筛查、诊断基本首诊技能,对于疑难患者、严重骨质疏松患者、需要DXA检测的患者转诊相对应的医联体上级医院逐步增加。

基层医院开展义诊。 徐东芝 摄基层医院开展义诊。 徐东芝 摄

  浙江省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科学院大学宁波华美医院(宁波市第二医院)主任医师费锦萍表示,骨质疏松症的防控需要长短结合,短期以行为为标准,例如关注诊断率、治疗率、随访时间等;长期要看对通过对于骨质疏松分层管理是否产生骨质疏松及骨折疾病的影响。

  宁波市疾控中心慢病所所长方挺表示,下一步将开发基于健康档案和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的骨质疏松疾病监测和随访管理信息平台,助力骨质疏松症的全面监测和社区随访管理。宁波市骨质疏松防治临床指导中心探索建立骨质疏松症的监测、诊断、随访管理工作规范,并提升社区综合管理的水平。为宁波老年人切实减轻骨质疏松带来的困扰,助力健康宁波建设。(完)

[编辑:马牧青] 来源:中新网浙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