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 • 浙江 • 正文

外资仍源源流入中国 跨国公司对“脱钩”中国经济投下否决票

2021-07-22 16:36:09  

  中新社北京7月14日电 (记者 李晓喻)外资仍在源源不断流入中国。此间分析人士认为,这意味着跨国公司对与中国经济“脱钩”投下否决票。

  据官方数据,今年上半年中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同比增长28.7%,达到6078.4亿元人民币,规模创同期历史新高。即使与2019年同期相比,增幅也高达27.1%,表明吸收外资迅猛增长,并非完全因于去年同期基数不高,而是“含金量”十足。

  这主要得益于中国经济复苏强劲,国内市场规模日益扩大,令投资者有利可图。最近,世界银行将2021年中国经济增速预期从8.1%上调到8.5%,这在全球位居前列。

 

  中国欧盟商会日前发布调查显示,欧洲公司中有近60%计划2021年扩大在华业务,高于去年的51%。大约一半的受访者表示,中国的利润率高于全球平均水平,而去年这一比例为38%。报告称,“中国市场的韧性,在疫情风暴中,为欧洲公司提供了急需的庇护所”。

  产业链供应链完善,也是中国相比其他国家的一大突出优势。如美国玩具和婴儿用品生产商Kids2首席执行官瑞安·冈尼格尔所言,该公司的产品涉及缝纫、电子、钢铁和塑料,“所有这些在中国都很容易找到”。他说,一些供应商和竞争对手曾在别的国家设立工厂,但由于很难寻找供应商、当地生产成本太高等问题,最后又迁回中国。

  此前曾有观点认为,考虑到疫情后,不少国家都出台了或者正在酝酿一系列旨在鼓励制造业回流、重塑供应链的产业政策,中国对全球投资者的吸引力或将减弱,甚至面临被“脱钩”的风险。但从目前中国吸收外资的数据看,大批跨国公司正在与中国更紧密地“挂钩”,而不是“脱钩”。

  官方统计显示,今年前5个月中国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18497家,同比增长48.6%,较2019年同期增长12.4%。

  不过,也有分析人士提醒说,尽管没有“近忧”,但中国需要对未来全球供应链格局的调整,及早做好准备。

  据麦肯锡全球研究院此前预测,未来5年内全球企业,可能会将其全球产品的四分之一,转移到新的国家,其中超过一半的制药和服装生产会转移,受影响的商品总价,将在2.9万亿至4.6万亿美元之间。

  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王永中称,随着疫情逐渐得到控制,全球产业链分散化、区域化的趋势可能会增强。届时,中国引进外资将面临挑战。

  官方已经意识到这一点。中国商务部新闻发言人高峰日前坦言,世界经济复苏仍不均衡,各国竞相出台产业扶持政策,跨国企业可能会调整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布局,同时疫情导致的跨境人流、物流等仍然不畅,这些都是今年中国利用外资面临的不确定因素,形势依然复杂严峻。

  他表示,今后将继续扩大外商投资市场准入,加强重点外资企业和项目服务保障,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中国日前发布的《“十四五”商务发展规划》也提出,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面临重塑,区域化、本土化趋势明显,今后要进一步缩减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在更多领域允许外资控股或独资经营,全面提升外商投资服务。(完)

[编辑:孙妮亚] 来源:中国新闻网
×